“田大爺,關于子午山的風水,您還知道什么?”吳奪還是又問了一句。
“這子午山哪,雖然附近的居住歷史久遠,但命名卻出現在明朝。因為共有十二座山峰,應了十二地支之數;又因為居中雙峰,周圍十峰環繞,雙峰是南北相對,應了子午之位,所以十二峰所在的山區,就被稱為子午山;而十二座山峰,也用了十二地支分別命名······”
吳奪聽到這里,有點兒聽不下去了,因為這些對他來說是老調重彈。
不過,總得給人個緩沖,便暫且耐住了性子。而寧霜則一直保持著淡淡的微笑。
“······這子午山的風水,其實是長期存在的,但是為什么明朝才命名呢,是因為劉伯溫來看過風水,留下了一番話,后來才有了命名之事,實際上就相當于他命名的······”
吳奪一聽,好嘛,又扯上劉伯溫了。這位田大爺挺擅長歷史名人串串燒啊!
“劉伯溫留下一番話中,有一句特別重要:此山葬人藏寶兩相宜,但須既應山勢風水,又應十二地支之奧義。”
說到這里,可能老者也覺得比較“高深”,一時停了停,摸了摸胡子稀疏的下巴。
吳奪就此問道,“田大爺,前面好理解,十二地支之奧義啥意思?十二山峰不就是以十二地支來命名的么?”
“是先有他的話,后才命名。所謂十二地支的奧義,不就是時間輪轉嘛!一天有十二個時辰,一年有十二個月,短時長時都有了。”吳奪雖然也沒搞懂,但“奧義”顯然不止于時間輪轉,但他還是“噢”了一聲,又示意他繼續。
這位田大爺確實知道不少事情,但是也特別喜歡添油加醋;而且講述的東西,高低混雜,深淺參差,聽著真是有點兒亂。
等到他開始說羅圈話,再沒啥新東西的時候,吳奪便找個機會叫停了。
“田大爺,您說的,基本沒啥大用處啊,線索費很難申請下來。不過您給我們說了這么多,我覺得也應該給您酬勞。”吳奪說道,“這樣,我先自己墊上一千塊,回頭再慢慢跟隊上申請吧!”
“啊?你要申請不下來,最后就等于自己掏錢了?”老者話雖這么說,但眼神里卻已經有認可的意思。
“這不是寧副隊長也在,可以幫我向一把手說話嘛!就這樣吧。”吳奪掏出手機,“我轉您最方便,不過您要是覺得現金合適,那我得回去之后取了錢再給您。”
“掃就行。”老者居然從口袋里摸出一張名片大小的塑封紙板,雙面二維碼,一面微,一面寶。
吳奪掃碼付款。差點兒忘了,他還賣“長生丹”呢。
“你們先下山吧,我剛才和你們說話,對子午山風水研究的興趣起來了,我正好在山頂上俯瞰一番。”臨別之際,老者揮揮手。
吳奪和寧霜就此下山。
“他說的這些,摘巴摘巴,倒也有能用的,現在回去,我就對爺爺說說。”下到山腰,吳奪對寧霜說道。
“他所謂的劉伯溫的一句話,不一定和劉伯溫有關,也不知他從哪里聽的,但我總覺得可能派上用場。”寧霜應道。
“對,說‘十二地支的奧義’,我剛才琢磨了,這除了時間上的,應該還有空間上的,甚至還有一些方法論上的東西!”
吳奪接著壓低了聲音,“藏鼎之地和入口的方位對應,除了子午山的風水,可能也因循了所謂的‘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