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晃動,只是輕微的,卻并沒有開啟。
而后重新陷入了一片靜寂。
過了幾分鐘,還是沒有什么響動。
吳奪提起了門后的那聲巨響,“莫非機關是控制擋門石的?擋門石轟然倒落,石門才會震動,現在我們直接推開就可以了?”
因為之前遇到過這樣的擋門石機關,吳奪這么一說,大家也都紛紛點頭。
吳大志順勢就推了推,確實能動,但是力道似有不足,推不開。
吳奪、葛亮、權浩然又都加了把手,和吳大志一起,兩個人推一扇門,四個人算是把兩扇門給推開了。
推開之后發現石門挺厚重,加上比較高大,是以才如此費勁。
而在門后,則倒伏著一塊巨大的條石,長約兩米,寬約一米,厚達半米。
原先的機關,正是這塊巨大的條石斜頂在門后,而開啟機關,則是讓這塊條石倒下。不過,現在已經看不到機關的情況,應該是被壓在了條石之下。
開了門之后,出現在眾人眼前的,居然一面巨大的影壁墻。門和影壁墻的距離只有兩米左右,那塊條石倒伏在地面,正好卡在了門口和影壁墻之間。
這面影壁墻是石塊砌成,高約五米,寬約六米;站在門口,很難看到影壁墻后面的情況。
雖然看不到影壁墻后面的情況,但是進門之后,也能感受到此處空間之大。
影壁墻兩側,還有很大的延伸空間,總寬差不多能到三十米;空間的高度也很高,往上看,大概能有七八米。
“走,進去看看。”吳大志抬手說道。
繞過影壁墻之后,他們看到的,果然是一個非常大的空間。
這里建成了十分規整的長方形,石門所在是短邊,寬有三十米左右,而前后則長達四十米開外。
這次的地層是土石混雜的結構,之所以能開辟建造如此之大的空間,還因為樹立了許多粗大的石柱。
從他們進門的角度看,石柱橫四豎五,一共二十根;石砌而成,方體,邊長足有一米。
如此之大的空間,加上林立的石柱,大家都不由聯想到了“石林”。
“兩個小分隊合力是不一般啊,這里的地下工程真是了不得。”吳奪不由感慨了一句。
感慨歸感慨,工程再浩大,關鍵還在于“鼎”,這里的“石林”,顯然并不是關鍵所在。
關鍵所在是空間最里側中間位置的三間石室。
這三間石室夾在最后排的四根石柱的中間的三個空當,石柱也成了石室的一部分,而石室后側則貼著空間的石壁,融為一體。
石室的高度只有空間高度的一半,不足四米,頂部則是平的。
三間石室,以石柱為界,每間的左右寬度約有六米,前后略長,有七米左右。
只有中間的石室有門。
門口寬約兩米,高約兩米;兩扇門,每扇寬度一米。
這道門并不是石門,而是青銅門。
門上帶有輔首銜環,輔首的形制很簡潔,就是一個圓形凸起,只不過上面帶了一圈回紋。
不過,兩扇青銅門的中縫和上下邊縫,卻是焊上的!
說“焊”也不算太準確,因為不知道當年是怎么處理的。
本來兩扇門就卡得很死,中間的一條縫也很緊;只是能看出縫中的顏色和青銅門的顏色不一致,燈光照射之下,隱隱有銀光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