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以判斷,門縫中是有填充物的;本來能開的門,卻如此處理,顯然是有“焊”的作用。
青銅門前,還有一個青銅臺。
這個青銅臺高約一米,結構有些奇怪。
支撐青銅臺的,是一根青銅柱,不算粗,直徑也就是六厘米左右;青銅臺則是方的,邊長兩尺左右;厚度不大,只有十厘米左右。
連接青銅柱和青銅臺底部的,則是八根比青銅柱略細的桿,作傘骨支撐狀。
青銅臺的頂面是平的,邊棱略略高出頂面一點點。
而在青銅臺的頂面上,還有八個圓形小孔,小孔的直徑大概兩厘米。
青銅臺頂面八個小孔的位置,和青銅臺底部的八根青銅桿似乎是對應的。
除此之外,青銅臺上再無其他。
眾人最后集中精力開始研究這個青銅臺。
不用吳大志解釋,吳奪也能看明白,這八個小孔的分布位置,應該就是八卦之形。
但是,卻沒有任何提示。
這里沒有提示,八棺墓室里有······
關于那口漆箱里從淺灰到深灰的粉末,墓室的石碑上是有說明的,粉末有用。但到底是什么時候有用、具體又怎么用,當時寧霜看不明白。
而吳大志昨晚參研了拍回的碑文圖片,看明白了。
不過,看明白了也不是很具體,因為碑文上說的本來就很簡略。
能確定的只有兩點。
第一,那口漆箱里的粉末,取鼎之時能用上。
第二,至于怎么用,只有四個字:以為燃啟。
沒見到這個青銅臺之前,更是無的放矢。
但現在,結合青銅臺和八個小孔,那些粉末應該是注入小孔,然后點燃。
只知道了這兩點,面對這個青銅臺,要想正確點燃,卻還有兩點有待解決的難題。
第一,八個小孔,四種粉末,也就是只能選取四個小孔注入粉末,選哪四個小孔呢?
第二,選出了四個小孔,四種不同灰度的粉末如何一一對應?哪種粉末注入哪個小孔,肯定不是隨便來的。
這兩個難題乍一看似乎要費上不少工夫。
但是吳奪看了看吳大志,發現他的神情中好像帶著胸有成竹的感覺。
“難道您這么快就有辦法了?”吳奪干脆直接問道。
“現在沒有,不過應該不難,也費不了多少時間。”吳大志微微一笑。
“啊?那您先把原理說說唄。”
“你去把那箱灰色粉末弄過來。”吳大志抬抬手,“本來就得用,我結合實物給大家說說。”
“好!”
接下來,不是吳奪一個人去的,而是葛亮和他一起。那一箱灰色粉末也不輕快,而且漆箱也沒個把手。兩個人綁好之后一起抬過來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