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來吧。”
進店面之前,老板交待了一下那個女子;進了店面之后,他還順手關上了門。
這個店面不大,攏共也就是十幾個平米。老板將吳奪帶到柜臺后面,從一個老舊貨架的下方,拖出來一個行李箱。
這個行李箱上,還有一層灰塵,看起來放在下面有日子沒動過了。
本來吳奪想的是給他看擺在店里的東西,沒成想弄得還有點兒見不得光的樣子。
于是吳奪連忙開口道,“老板你先別著急開箱,我多嘴問一句,你這東西是生的熟的?”
生熟自然是指生坑熟坑,也就是出土的和傳世的;要是生坑的東西,特別是比民國還晚的生坑,那可不能亂收。
而且吳奪這么問話,開了頭兒就不會只問生熟,要是來路不正,那也不行啊!
老板笑了笑,抄起一個雞毛撣子掃了掃箱子,“老弟你還挺小心,合著我要說不談來路,你就不看了對吧?”
“按行里老規矩,來路是不能問的。但我就是來蜀都旅游的,還是安生點兒為好。要是這幾年的生坑貨,我膽子小,還真不太敢看。”吳奪笑著應道。
老板放下雞毛撣子,順手拍了拍箱子,“這東西呢,我是去年從利州收來的。你說要說生坑呢,也對,但肯定不是這幾年出來的。”
“利州?”吳奪一聽,不由接著問道,“你經常去利州收貨么?”
“當時也不是單純去收貨,有別的事兒,順手了。這么給你說吧,這東西在一戶人家里得擱了二三十年了。”老板說了這么多,也有些不耐煩了,“好了,你要實在不想看,那就算了。”
“青銅器?”吳奪又問。
老板點頭,“對。”
吳奪略略沉吟,“那就看看吧。不過你收了這么久也沒賣出去,我覺得我也夠嗆感興趣。”
“不好賣不是因為這東西差,是有點兒特殊,受眾少。我呢,主要是看你喜歡獨特的東西,這才讓你看看。”
老板說著,就把箱子打開了。
箱子里不止一件東西,都用報紙包成了團,老板拿起一個扁長的報紙包,拿了出來。
拿出之時還順嘴解釋了一句,“別的東西都是些殘器,賣也不好賣,扔又不舍得扔,就暫時一起放著了。”
老板拆開報紙,吳奪一看,原來是一件青銅戈。
確切地說,是戈頭;戈頭下面裝上柄,才是一件完整的戈。
這件青銅戈長約三十厘米,最寬的橫刃部位約有十五厘米。
銹色主要以綠銹為主。不過從表面特征來看,確實不是剛出土之物,正如老板所說,少說也得出土二三十年了。
這件青銅戈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戈的兩面都鑄有虎頭紋飾。
虎頭凸起于戈面,怒目圓睜;虎口張開,口中,還銜著一條魚。
因了權浩然的關系,現在吳奪在青銅器上的眼力,已經非常了得,他還沒上手就已經看出,這是一件開門的戰國青銅戈。
同時,從虎口銜魚這種特殊的紋飾來看,這不是出自那七個大國的青銅戈。
結合戰國時期和川北利州,這極有可能是出自巴國的青銅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