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椰殼碗,確實是清宮之物,出自養心殿造辦處!制成于康熙四十五年。
當時一共做了三十只椰殼嵌銀碗;其中十只雕刻山水風景,十只雕刻龍鳳瑞獸,十只雕刻仕女人物。
康熙朝沒有全用,多余的椰殼碗入了內庫,后來陸續也賞賜出去了一部分。
這一只碗,就是晚清時期賞賜出去的。
這批椰殼碗的材質,也不是用國內的椰殼,而是來自爪哇國進貢的椰子取殼。
而這三種不同紋飾的椰殼碗,也不是一個工匠制成,吳奪并沒有聽到龍鳳瑞獸椰殼碗和仕女人物椰殼碗的作者。
但制作山水風景椰殼碗的作者“雙侯”,肯定是聽到了。
原來是封錫祿、封錫璋兄弟!
封錫祿,清早期嘉定竹刻名家,尤為擅長竹根圓雕,上承嘉定三朱一脈,康熙時期聲名鵲起。
封錫祿共有兄弟三人,他是老二。老大封錫爵,老三封錫璋。
他們兄弟都是竹雕名家。正好是三兄弟,和鼎之三足相稱,在當時號稱“嘉定竹刻鼎足”。
聲聞于朝之后,在康熙四十二年,封家留下老大封錫爵留守,老二封錫祿和老三封錫璋入京供職養心殿造辦處。
十只山水風景的椰殼碗,就是封錫祿和封錫璋制作的。
實際上,這十只碗,并不是全部聯手并工,只不過從設計到雕刻到打磨,都是兄弟兩人在一起動手,所以落款就想一起落。
這有點兒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意思。
當然,落款這事兒也不是他們兩個工匠能定的,肯定得上報。首先,康熙皇帝要求不落年號;再者,造辦處的頭頭對原先他們想落的“封氏并工謹制”不滿意。
不滿意是因為他們的姓氏“封”。
封并不是個很差的字兒,比如“封侯”就不錯,但是“封碗”就不好了,這不是沒吃的了嘛!
后來就落了“雙侯并工謹制”。
因為封錫祿字義侯,封錫璋字漢侯,確實是“雙侯”。
這就好聽多了,造辦處的頭頭也很滿意;報上去之后,康熙也沒說什么。
吳奪聽完之后暗道,這下子就算真的八萬拿下,那也是個漏兒啊!
封錫祿的竹雕作品,價值那是很高的。《竹人錄》曾評價:竹根人物,盛于封氏而精于義侯。
封錫祿的竹雕作品,博物館里有,市場上也拍賣過。
這件椰殼碗,雖然不是竹雕,也不是人物,但水準同樣很高,而且是封氏兄弟兩人聯手并工的作品;出自清宮,又是一個加價的籌碼。
雖然市面上從未出現嘉定封氏的椰殼作品,但綜合考量,大致算算,幾十萬肯定是能值的。
吳奪便決定先拿下、再看那件水月觀音。
瞅著岳大爺應付完一個顧客的空當,吳奪立即問道,“老爺子,這碗我還真看出點兒興趣來了。”
岳大爺扭頭,“確定想要?”
“嗯。”吳奪笑道,“就是這八萬的價兒······”
岳大爺擺擺手,“誰說八萬了?那是對他,不是對你。他從我這里拿東西,向來都是只想賺便宜,我自然不會給他說實話。”
“那您給我一個實價?”
“行。”岳大爺想了想,“我就出一口,你別刀了,想刀就放下······三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