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太缺德了,建議管理員控評,這書一旦被劇透,體驗感直接降低50%。”
“竟然有人給劇透的短評點贊……你們認真的嗎?”
“諸君,我喜歡波洛!”
“好工整的推理結構,結尾處解答了所有的案件疑惑,所有的線索都沒遺漏,前面細節處的鋪墊也非常完美,不敢想象楚狂這是第一次寫推理!論跨類型寫作我就服楚狂!”
“……”
而在推理圈,許多小群也是第一時間炸起,顯然很多人也都第一時間了《羅杰疑案》。
某個推理作家群內。
管理員忽然說了一句話:“提醒下還沒開始看《羅杰疑案》的老師記得屏蔽聊天記錄,不然會被劇透的懷疑人生。”
有人熟練的照做,有人卻有貓一般的好奇心。
然后沒屏蔽群的成員,就看到很多平時不冒泡的作家都出來了,全是討論《羅杰疑案》的——
“銀藍書庫的宣傳沒有水分,服了,真的開創了新類型!”
“推理史上絕無僅有的創作手法。”
“案件只能說是中規中矩,兇手基本上猜不到,楚狂做了文字陷阱,愚弄了讀者,但這部就是那種就算自己被愚弄,看到結局也仍然忍不住震驚的類型。”
“誰能想到兇手就是第一人稱的我?”
“別說了,我下本書有靈感了。”
“何止你下本書有靈感了,估計圈子里不少作者都有靈感了。”
“這種寫法要是風靡起來……麻蛋,讀者看多了會氣死好嘛!”
“推理就是挖坑,《羅杰疑案》是我見過最大的一個坑,倒數第四章還猜不出兇手,百分之九十九的讀者完敗!”
“……”
這位因為好奇沒把群給屏蔽的群員發了個省略號:“這書,我還怎么看?”
頓時,群里出現不厚道的“哈哈哈哈哈”+1標記。
出于某種復讀機本質,也可能是強迫癥使然,此人只能含淚點下“+1”。
貓被好奇心害死了。
其他提前知道了結果可讀性下降起碼百分之三十。
而《羅杰疑案》提前被劇透,可讀性的下降程度大概是百分之五十——
對于體驗的謀殺是致命的!
而隨著時間推移到第二天,口碑快速醞釀出來,《羅杰疑案》的銷量,徹底爆炸了,直接飆升到一百六十萬冊!
比第一天還高!
哪怕藍星開始合并,讀者基數越來越大,第二天的銷量,也結結實實的驚動了無數人!
暢銷!
風靡!
這是一場屬于推理的風暴,至此再也沒有人懷疑銀藍書庫的宣傳里對楚狂那句“開創推理新類型”的評價!
沒有錯,這的確是開辟了一種新型寫法。
兇手不僅僅可以是我——
思路的開拓,讓很多推理作家意識到,原來詭計不僅僅可以用于案件本身,也可以是讀者的每一個字眼!
真正的詭計多端!
而最恐怖的地方在于……
哪怕《羅杰疑案》通篇都在騙人,看到結尾,讀者也會被騙的心甘情愿!
這一天。
申家瑞在部落上發布的最新動態,雖然只有簡簡單單三個字,卻把“吹”之一字體現到了極致,那三個字就是:
“還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