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晚上,電腦里在播放歌曲。
“為你彈奏肖邦的夜曲
紀念我死去的愛情
而我為你隱姓埋名
在月光下彈琴
對你心跳的感應
還是如此溫熱親近
懷念你那鮮紅的唇印。”
寢室內還沒睡的學生們心情激蕩起來,交頭接耳的討論!
……
再比如某個商場。
這里是白天,顧客們正在逛超市,耳邊卻同樣有歌聲響起。
“那些斷翅的蜻蜓散落在這森林
而我的眼睛沒有絲毫同情
失去你淚水混濁不情
失去你我連笑容都有陰影”
有顧客小聲跟同伴詢問起歌名。
在同伴搖頭中,這名顧客打開了手機。
聽音識曲。
而后手機屏幕中跳動出“夜曲”兩個字來,這名顧客毫不猶豫的點擊了下載。
真好聽啊。
他像是在感慨,繼而引發同伴做出同樣的操作。
……
還有林淵的家中。
家人們當然在觀看金色大廳的直播。
舞臺上。
林淵忘我的自彈自唱:
“那些斷翅的蜻蜓散落在這森林而我的眼睛沒有絲毫同情
失去你淚水混濁不情
失去你我連笑容都有陰影
風在長滿青苔的屋頂嘲笑我的傷心像一口沒有水的枯井
我用凄美的字型
描繪后悔莫及的那愛情。”
通過鏡頭,金色大廳觀眾駐足的現場一覽無余!
……
無數的地方。
無數的反應。
集中的聲音最終還是匯總于網絡之上!
伴隨著那句“怎么有第三首《夜曲》”的驚呼聲,網友們聽完了這首歌。
嘩啦!
評論區開始淪陷!
而第一時間沖到點贊數第一位的評論,赫然是:
“十二連冠,沖鴨!”
不消說羨魚的鐵桿粉絲們,哪怕吃瓜群眾,這一刻也難免各種震驚當場:
“這就是第三首《夜曲》?”
“好聽哭了,前奏就這么殺我!”
“誰特么說魚爹沒有底牌的,這特么叫沒有底牌嗎,三張底牌甩你臉上就問你疼不疼!”
“沒有底牌不信你能秒我?我擦……”
“這是什么神仙手筆啊,為了歌詞里那句【為你彈奏肖邦的夜曲】直接寫了兩首炸到金色大廳的鋼琴曲?”
“肖邦是誰?”
“誰知道呢,理解為【為你彈奏羨魚的夜曲】就完事兒了!”
“這聯動我服!”
“十一月剛發完《青花瓷》,十二月又讓我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
“媽呀!”
“快看金色大廳,羨魚在那邊直播唱了這首歌,觀眾都特么賴著不走了!”
……
金色大廳。
掌聲如潮。
林淵在掌聲中退場。
金色大廳后臺,工作人員們一愣一愣的看著林淵離開,然后面面相覷。
突然。
有人回過神。
“誒,不對啊!”
“我也感覺,好像哪里不對勁。”
誒!
對了!
羨魚上臺不是要用散場曲目歡送觀眾離開嗎?
他怎么反向操作……
好好歡送觀眾的表演,怎么變成觀眾用掌聲歡送他離開了?
好吧。
這是金色大廳有史以來第一位把垃圾時間玩成正式表演的曲爹——
金色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