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詞沒有羨魚之前的妙筆生花。
這一次,羨魚的目標似乎是“妙筆生情”。
從直接上音階的片段開始,就帶著點孩子氣的感覺,仿佛在無聲的炫耀:
吊不吊?
這份稚氣未脫,本身便難能可貴,簡單到直白,一如青春期的孩子般單純。
暗戀。
青春期的悄然萌動。
是不是可以嘗試著告白啊?
有人謹小慎微的嘗試后又默默的放棄。
好在天空下著雨,所以誰也分不清那是雨水和淚水,就好像誰也不知道,這個雨天的誰在流淚。
等天晴了就好了。
青春幻化為記憶。
孫耀火的歌詞為聽歌的人,勾勒起人們腦海深處的那個往昔:
“從前從前
有個人愛你很久
但偏偏風漸漸把距離吹得好遠
好不容易又能再多愛一天
但故事的最后你好像還是說了拜拜
……”
葉藍的“青春”是一場盛大的戀愛。
孫耀火的“青春”是一場無疾而終的暗戀,時間可能一年,可能兩年,也許是三年,也許更久。
只有“拜拜”。
沒有“告白”。
沒有想象中的轟轟烈烈。
作詞思路似乎和《老男孩》一樣。
這是一個人們都忽略的角度:那是校園生活里一個個年輕的男女,面對有好感,甚至彼此有好感的那個心上人,因為沒有勇氣說出口的喜歡,而化為永遠的心結和遺憾。
是啊。
青春期呢。
最孩子氣的時候。
那些表面看著天不怕地不怕的男孩女孩們,似乎唯獨對“喜歡你”格外的羞于啟齒。
怎么告訴你?
是借風擁你?
還是借雨牽你?
或許更多人只能在同學聚會的時候,以一種調侃的方式,故意大著舌頭,借著三分酒勁道出那七分真意:
“我上學那會兒暗戀班里的你來著。”
這時候的你一定也會感慨出這一句,沒想到失去的勇氣我還留著。
臉紅也沒有關系。
你可以說是因為喝酒上臉。
就好像下雨那天你明明偷偷流過淚,偏偏要說那是雨水。
是的。
等待明天的老男孩,才是絕大多數逐夢者的歸宿;
想回到過去的《晴天》,才是絕大多數成年人的青春。
哪有那么多轟轟烈烈?
直到故事最后。
直到畢業那天。
同學們依依不舍的告別,你暗戀的她輕輕揮手,用兩個字干凈利索的結束了你的青春:
“拜拜。”
你一定想再吹一次風。
你一定想再淋一場雨。
你一定想回到那個校園,不借風不借雨,只是趁著花還沒落,趁著勇氣還未消散,說出那聲當初沒能開口的告白。
費揚的《老男孩》唱哭了觀眾。
孫耀火的《晴天》沒有讓觀眾哭出聲,往事早已隨風而去,只是難免讓人唏噓與感慨,那是遺憾被勾起后的淡淡無奈:
那會應該告白的。
未必是那個雨天。
至少趕在畢業之前。
雖然不知道,你會等待還是離開?
雨過天晴了,就好像好像那場雨從來沒有來過,或者只是藏在了你的心里。
“但故事的最后你好像還是說了拜拜……”
當孫耀火哼唱出最后一句,人們已經不知道自己是在聽歌,還是在聽自己的青春回響。
——————————
ps:今天對污白來說是一個很特殊的日子,用這首歌感慨一下周董給青春留下的痕跡,然后推薦一下朋友的新書《我的無限有副本》,下面有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