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出城的人并不多。
有十幾名士兵散漫地值崗。
一名收稅小吏負責收稅記稅。
城門口看不到攤位。
人站在城門口向內看能看到一條寬大的泥土路,也能看到那些只有一層的茅屋。
入了城門才知道城墻邊上的百米范圍內不存在任何房屋,即便有建筑物也是軍用價值。
“看不到幾個人……”呂武納悶地想:“就這,叫大城?”
他不知道的是,春秋時期并不是居住在一個城池,等于永遠地在城池住下去。
這個年代,建城的初衷是因為軍事價值,后面逐漸轉為非軍事用途。
城屬于大貴族所有,居住在城池里面的除了屬民,就是一些暫居人口。
而暫居的人口不允許擁有城內的一寸土地,想住下來就得去租。
一個城池居住久了,可能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會進行舉城遷徙。
主要原因其實是現在沒地下排水系統,缺乏充足的勞動力也不允許有專業的城市清潔工。
平時當然有進行清潔,只是生活久了造成各種臟亂,形成一種污染,也就需要搬出去,什么時候再回來則另外提。更可能,干脆就廢置了。
店鋪管理者聽了來意,一臉困惑地問:“惡金制鍋?鍋是什么?”
春秋當然有鍋,但不叫“鍋”這個名字。他們叫“鑊”。
因為鐵會生銹的關系,它被現在的人稱呼為惡金。
呂武剛才已經介紹了自己,先講是誰的兒子,才說出自己的氏和名,最后講自己來自哪里。
這個流程很貴族。
目前絕大多數人沒有姓氏,只有名。
呂武撿來一根長形物體,走到外面,示意那人走過來,開始在地上一邊畫圖,一邊解釋。
其實要是有紙的話,畫在紙上會更清晰,但現在沒紙。
羊皮倒是能記錄,關鍵貴到不劃算。
呂武除了講關于怎么打造鐵鍋之外,還提到了另外一些東西,只是都很克制。
店鋪管理者越聽越激動,干脆就拜服下去,說道:“武子,皂石定然稟告主人。”
皂不是氏或姓,意思就是他奉命管理這里。
石則是他的名字。
呂武一聽就笑了,他已經知道這個年代什么都匱乏,并且干什么都要看身份。
他想小打小鬧當然可以隨意,想要真正干出點樣子的話,小貴族自己當發明家很危險。
最恰當的做法,是找根大腿來抱。
呂家依附于魏氏,卻沒有足夠的資格直接找有魏氏血脈的人,需要迂回那么一下下。
呂武怎么都有個貴族的身份,不虞成為一個工具人,只是分多分少而已。
他先要抱住魏氏這條大腿,再來看看魏氏的胃口會有多大。
取決于魏氏的選擇,他再決定將“搬運工”發揮到什么程度。
他們來呂城當然是打鐵鍋,另外呂武還想證明自己的價值(才能),沒想到一來就碰上聰明人。
現在,看的就是魏氏有沒有從中看到呂武的價值(才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