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卒”這個編制單位方面,晉國與列國都是四輛戰車與一百名士兵。
雙方的四輛戰車都是先導。
呂武這邊的四輛戰車開始加速,對手卻是以兇猛的姿態展開了沖鋒。
秦軍的四輛戰車跑得太快,漸漸與后面的徒步士兵脫節。
“戰車散!”呂武再次高聲大喊:“陣為四矩!”
得到命令的徒步士兵,他們以二十五人為一個“矩”,瞬間就分成了四個隊列。
一個“矩”可以視作一個作戰單位的陣型。
他們擺出了“二三五五五五”的長形陣,前方的五名士兵,他們隨時要注意沖來的戰車,前兩名士兵就是瞄著車輪去,與后面的三名袍澤搭出一個傾斜的“人肉墊盾坡”出來;后面的其余士兵,他們則是只有武器,并沒有攜帶盾牌。
只攜帶武器的士兵,靠前的五名,他們早就張弓搭箭,沉著地等待著;順位的十五名士兵手里拿著投擲用的小斧,隨時能改持長戈。
包括呂武這一輛戰車在內,四輛戰車并不對著馳騁著來的秦軍戰車迎擊而上,相反是在向戰場的左右兩側狂奔。
晉軍這邊看得疑惑重重,他們從未見過類似的戰法,搞不懂戰場上的友軍想怎么打。
秦軍那邊就更看不懂了,只感覺出戰的晉軍好像都知道自己需要履行什么職責。
不過,晉軍是出了名的嚴守軍令,對執行軍令的執著追求到了骨子里,以至于形成了一種偏執。
對此,列國早就見怪不怪。
馳騁中的秦軍四輛戰車,車上的貴族有些懵。
他們感到很奇怪呀!
按照慣例,不該是戰車對上戰車,先想辦法干掉或是糾纏住對方的戰車,等戰車的較量分出勝負,勝利的戰車再去蹂躪步兵嗎?
結果,晉軍的四輛戰車直接丟下己方的徒步士兵,來了個左右兩分?!
可能是秦軍出戰的戰場指揮,大喊了一聲:“擊!”
四輛秦軍戰車就在轟隆的馬蹄聲中,直奔被丟棄的晉軍徒步士兵而去,可是他們自己也與己方的步兵脫節了。
而在這時,呂武在內的四輛晉軍戰車,他們已經開始在進行轉彎動作。
戰車上的秦軍貴族,他們已經露出了猙獰的表情,就是不免奇怪晉軍步兵為什么突然停下來,總覺得很不對勁。
下一刻,幾支箭矢從晉軍那邊射出。
看到這一幕,秦軍的貴族反而釋然,要是晉軍什么都不做才更奇怪。
“晉人欲結盾陣,掀翻我車。”侯隨提醒自己的御手,道:“驅馬踏之!”
要是戰車那么容易被步兵結盾側翻,戰車也不會大行其道那么久。
一輛奔跑中的戰車,速度最快能達到六十邁左右,兩匹或四匹戰馬的重量,再加上戰車本身,還有車上的戰車主將、御手和戎右,知道能造成多少沖擊力嗎?
想要掀翻一輛高速馳騁的戰車,首先就要有那個心理素質,能面對快速沖撞而來的戰車,大腦還能保持冷靜,身體反應也要能跟得上。
而恰恰,能做到大腦冷靜和身軀不發軟的人,真不會有多少。
侯隨就是秦軍這一“卒”的指揮,他在秦國也有勇猛的名聲,沒到戰場前就知道自己有什么任務,還得到了其余貴族的幫助,湊齊了一百套甲胄。
他已經盤算好了,晉軍的出戰貴族愚蠢地放棄本方步兵,他們就先沖撞殺死殺傷,沖散晉軍步兵也能達到目的,再集合全力干掉剩下的四輛晉軍戰車。
有一點是他所沒有想到的。
當他所在的戰車沖到距離晉軍步兵約三十五步時,看到晉軍的弓箭手瞄著拉車的馬在射;沖到十五步內又看到那邊飛出好些個斧頭,目標大多也是戰馬,看到一匹戰馬斃命,想都沒想直接跳車。
弓箭和投擲斧的針對下,拉車的戰馬當然沒有幸存的可能。
身上中箭,馬還不至于立刻斃命。
關鍵是腦門要被斧刃劈中,絕對是一瞬間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