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雨,一下就是小半個月。
等待天氣放晴之后,大太陽普照大地上十來天,泥土的水份減少,地面又恢復了硬度。
轉眼間就來到了應該播種的時節。
各家基本上都來了信使,向各家的家主匯報領地的情況。
老呂家來的是宋彬。
他帶來了呂武要求輪換的武士和輔兵,肯定還包括另外的輜重。
去年被帶來出征的武士和輔兵,他們算是完成了年度的納賦責任,繼續待在戰場就什么都要領主來出。
呂武已經親自經歷過國君的荒唐,極度懷疑國君會不會履行之前的承諾,也就是將各家消耗的物資補上來。
國君要是不補足各家的消耗,等于各家都是拿自己的物資在支撐。
打仗是一件很消耗資源的事情,再厚的家底都不夠揮霍的。
老呂家底子薄,能合情合理的節省,肯定是要節省一些。
呂武卻沒將自己的“預言”到處傳。
能看出國君不靠譜,做出正確的應對,自己悄悄干也就是了,廣而傳之哪怕是在講事實,也是一種以下犯上。
新被征召的武士和輔兵到來。
已經納賦的武士和輔兵回去。
韓起比較詫異地問:“如此波折輾轉,為何?”
呂武想了想,說道:“我的武士和屬民來自各家,一直沒有機會讓他們完成更好的磨合。”
這是一個好借口。
老呂家的人口真是各家湊起來的。
盡管已經過去了兩年多,武士和屬民還是會互相比較,沒有完全忘記老東家,等于對老呂家的歸屬心不夠強烈。
呂武清楚需要比較漫長的時間,自己也要做得足夠好,才能讓他們忘記以前,將自己視為老呂家的人。
韓起得到答案點了點頭。
早就等得有些著急的宋彬,他低聲開始向呂武匯報“陰”地的情況。
總的來說,有建設計劃表這種東西,什么階段應該做些什么事,按照計劃表去做就好了。
宋彬匯報完建設進度,又說了智氏運來糧食,該付出一些什么之類的。
然后,話題轉到了今年的納賦。
他沒講太多就是一件好事,代表老呂家沒出現什么意外狀況。
“秦軍離開‘高陵’往白翟領地進軍。”呂武負責的事情太多,知道的也就多,說道:“不出所料,春季中旬將過大河。”
韓起插話,說道:“兩國三軍齊出,來歲必定艱難。”
是啊!
武士出門在外,家里的播種無法監督。
出動的輔兵數量不少,家里少了那么多的勞動力。
這樣一來,來年的糧食出產肯定會受到影響的。
誰都盼著趕緊打,快些分出個勝負,再繼續拖下去,真的太不好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