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嘛!
這位哥只剩下貢獻這么一條路,來讓自己有發光發熱的機會,可是不能勸別人跟著一樣啊!
他自己不需要為家族操心,其他人都要一大家子要養活。
是吧?
自己的日子過得艱難,甚至一個操作不當會過不下去,餓死真不獨自己,是滿門妻兒親人,還要加上眾多的武士、屬民和奴隸,真沒資格去談什么高尚的情操啊!
“此人為賊。”宋彬不需要在呂武面前掩飾對師曠的看法,說道:“竊取他人信賴,規勸損家利人,己身無甚建樹,凡事以大義壓人者,皆為賊!”
瞎說什么大實話啊!
呂武停下手頭的事情,走到木屋外面,視線轉到了“交剛”的所在方向。
國君又來了。
連帶那幫公族也過來。
他們的到來只說明一件事實,戰爭又要開始了。
國君進駐“交剛”后,他立即派人去了秦國。
這一次去秦國,做的是邀請秦君會獵。
不是一塊打獵。
是交戰在去年就應該爆發,讓秦君趕緊帶軍隊過來血拼。
國君的抵達也讓“下軍”和“中軍”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欒書外出歸來,代表眾貴族詢問國君,說好的補償什么時候實現,要以什么樣的方式去實現。
可能是吃一鱉長一智的關系,國君沒干出開溜的蠢事,他給欒書的答案是,打贏來犯的秦軍,看繳獲了多少戰利品,情況允許會當即實現。
換句話來說,要是跟秦軍的交鋒失敗,又或者沒有獲得多少戰利品,國君是不會拿出補償的。
呂武聽了不知道轉幾手的消息,他不得不承認國君是一個人才。
只是作為一國之君,說出去的話沒打算履行承諾,是不是在損害自己的威嚴?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
南方的楚國有異動,只是“新軍”無法保證壓制楚國,“上軍”得到南下的命令。
等于“上軍”這一次不會來“交剛”參加對秦國的戰爭了。
晉國的“新軍”一直都不是滿編的狀態,總兵力大約是三個“師”再多一點點。
原因是邯鄲趙拿不出來那么多士兵,郤氏拿出兩個“師”都覺得虧了。
再來是,晉國的貴族也不是傻瓜,他們知道邯鄲氏風光不了多久,說不定還會遭到針對,無不是想方設法避免去“新軍”服役。
時間繼續流逝。
沒有得到秦軍前來“交剛”進行會獵的消息之前,“下軍”和“中軍”只是保持低烈度的訓練。
直至快要臨近秋季時分,秦軍從白翟領地過了大河來到東岸的消息才被證實。
然而,秦君不是來打仗的。
他們就駐扎在大河的邊上。
秦軍派來了右大夫說,抵達“交剛”直接求見了國君。
秦國使者跟國君進行了什么交流,有沒有取得共識,等等之類的,以呂武的身份也只是知道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