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的“下軍”和“中軍”就等著跟秦軍交鋒,沒想到的是秦軍拔營再次退回大河西岸。
他們也得到了離開“交剛”的命令。
同時,之前誰都在奇怪一點,列國明明答應會派軍隊過來一塊痛揍秦國,過去了那么久的時間卻是沒來。
等待欒書向全軍公布要揮師鄭國,并且告知為什么要去,才讓眾人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楚國攻打鄭國了?”呂武臉色有些不好看,又問:“我們是南下去鄭國,要跟楚軍交戰?”
韓起的臉色也好看不到哪去。
秦軍只是來轉了一圈。
然后,秦君派人來承認打不過晉國,要不就不打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這樣一來等了幾個月的晉軍,光消耗物資也耽誤了生產,不跟秦軍打也沒了取得收獲的機會。
“早已預知。”韓起說的是楚國肯定會打鄭國,又說:“父親有言,此次往南不求有功。”
呂武正要說話,卻聽外面傳出了喧嘩聲。
上一次爆發喧嘩,還是國君搞了騷操作。
這一次誰聽到喧嘩聲,肯定會下意識覺得不妙。
原來國君派人在軍營通知,說是在他的領導下,晉國已經戰勝了秦國與白翟。
這算是勝利?
只有消耗,沒有獲得,也能算是勝利???
這樣很不春秋啊!
所以,不但貴族不滿,連帶武士也覺得心里堵堵的。
國君卻不管,他覺得在自己的領導下,晉國壓服了秦國。
秦君都派使者來親自說了,秦國打不過晉國,要不還是別打了,咱們唱兩句“哥兩好”各自回家。
這是難道不是秦國已經怕了晉國?
道理是這樣的道理,可是連不是地地道道春秋人的呂武,他都覺得這樣的勝利也太令人窩火了一些,其余人就要更火冒三丈了。
韓起說道:“列國各軍已率先南下,我軍與‘中軍’需在兩月內至鄭國。”
呂武能說什么?
他已經離家將近四個月,結果要從晉國的西北邊跑到南面,再進入鄭國,去到現在誰也不知道地名的地方。
晉國跟楚國打很久了,來來回回打了將近百年,誰也無法使誰屈服,每每打一場就是好幾個月。
再算上耗費在行軍路途的時間,呂武很懷疑今年自己要在外面度過,是回不了家了。
韓起看到呂武臉色黯然,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透露,說道:“武,此次為弭兵會盟,乃上軍將士燮與楚國公子罷、許偃事先約定……”
跟楚國休戰是晉國的國策,只是長久難以找到合適的機會。
中行氏三家一直在努力地進行斡旋,上軍將士燮(范文子)參與了進去。
要是晉國這一次能打贏楚國,未來幾年南方就能消停下來。
呂武在想:“晉國跟楚國一直你來我往的打。這一次真的能打得楚國消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