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模仿其他家族的事情?
現在的普世法則很明確,時間過于久遠的東西可以模仿和復制,一旦模仿和復制誰家的“獨門秘籍”則后果自負。
郤周認為呂武不會那么傻,一下子就挑釁晉國的兩個卿位家族,還得罪對自己有恩的魏氏。
他檢閱完畢卻沒馬上離開。
呂武以為郤周是有什么話要私下說,也就邀請著一塊來到自己的大帳。
“陰子。”郤周屈膝跪坐而下,等待一應招待的東西上齊,才對呂武行了一禮,說道:“周觀今次各家,惡金已然多家使用。此為陰子引領之風。”
其實呂武也看到了。
說白了,鐵這種金屬早就被窺知,想冶煉的難度并不大,只是無法冶煉出合格的鐵。
現在青銅技術已經成熟,人們已經習慣于使用各種青銅器,對新鮮事物總是會抱有遲疑態度。
另外,一些家族能將鐵礦石冶煉成為鐵料,只是他們還沒有摸索到正確的步驟,冶煉出來的生鐵除了滿是蛀孔之外,制作成為兵器也不是一般的脆。
其實木炭的燃燒溫度也能冶煉出優質的鐵錠,只是需要多加一些材料的事。
但!
沒有摸索到之前,誰又能想得到呢!
很多事情其實就是缺那么臨門一腳,卻一直卡著。
再則,有了合格的鐵錠,鍛造技術不合適,一樣無法制作出優質的武器和甲胄。
在商代時期,先民就已經發現了鐵礦石能夠冶煉出金屬。
只是鐵的武器和甲胄全面取代青銅裝備,過程卻花了將近一千年!
【取公元前1100年(商末年)~公元前100年(漢武帝執政中期)的時間節點】
呂武為什么能搞出鋼?
其實就是看懂不懂,不是看難度。
用更直觀的說法,換一個懂得更多的人來取代呂武,信不信有生之年百年內華夏就該出現火車這種玩意?
鐵與鋼的區別,不就是冶煉過程加“料”的區別嘛!
含碳2.1~4.3%為生鐵。
含碳0.03~2.1%為鋼。
至于制作出來的工具好不好用,就看加工技術了唄。
呂武搞了一套其他貴族家的鐵甲,立刻知道現在的士兵為什么不愿意穿了。
他們在制作鐵甲上,使用的是鍛造法。
甲胄的工序,冶煉出鐵錠,選擇鍛打成為條狀或是方塊狀,再縫合在一些皮革或布料上面。
他們在制作時,不知道是為了節省皮革材料,還是皮革不夠的關系,又混合了麻布,搞得看上去就像是乞丐裝。
款式好不好看,其實也不是那種重要。
只不過,鐵片分布有點亂,沒有硬質的皮革作為內襯,再來是鐵片有很多的毛刺,甲胄變形會刺傷或割傷皮膚。
穿甲穿到被自己的甲胄割傷或刺傷,要是生銹的鐵片傷人,感染發膿的概率太大,可不就是會導致發膿,使人產生高燒癥狀,小命兒完蛋嗎?
然后,呂武將那一套得到的鐵甲“穿”在木樁上,命射手進行了試射。
不知道是老呂家的三棱箭頭太牛逼,還是那套甲胄的防御力太廢,反正一箭直接射碎了鐵片。
三棱箭頭本身就是為了破甲而設計,但試射不是射穿鐵片,是射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