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行為其實不是一個霸主國該干的事情。
一方面是晉國在討伐秦國時吃到了甜頭,再來就是鄭國這次真的把晉國惹得夠嗆。
更深層的原因則是,近些年晉國的眾貴族支出遠遠超過收入,不兇惡一些真要扛不住了。
無所事事地聽誰取得多少收獲,又是俘虜了多少,是一件非常折磨人的事情。
呂武這些天沒少在一些貴族面前唉聲嘆氣。
自以為很聰明,也真的非常聰明的智朔再次看到呂武表現得落寞,說道:“武該擇一軍團長久服役。”
一幫二代大多沒有跟隨軍團出征,留在國君的行轅。
呂武苦笑說道:“若我可自決,何至于此。”
智朔比較認同地點頭,卻說:“如今陰氏當可自決。”
現在的老呂家已經不是以前的老呂家,是有點自主選擇的權利了。
智朔說道:“如武愿意長留下軍,朔可向大大請求。”
呂武比較訝異地看了一眼智朔,直白地說:“智伯多次言及,韓伯并無表態。”
沒發現最近韓無忌和韓起都沒臉來找呂武了嗎?
不就是韓厥沒同意智罃將呂武調進下軍服役。
致力于低調的韓厥未必是不喜歡呂武,只是覺得有呂武在壓根就低調不了,跟老韓家的當前決策不符合,才表現出排斥。
好幾家其實很愿意看到韓氏與陰氏的關系淡化,巴不得兩家就此分道揚鑣。
呂武猜懂了韓厥的心思,自然不會熱切地巴結上去。
他甚至覺得韓厥非常聰明,作為一位“卿”深諳明哲保身之道,甚至懂得運營人設。
這么低調的老韓家,本身實力又還可以。
不管其余幾家再怎么鬧,對老韓家只會拉攏,不是列為打擊對象。
這樣一來,老韓家就能繼續猥瑣發育啦!
每一家的情況都不相同。
有些是不爭就要衰弱,甚至是敗亡。
比如魏氏一直在奮進,他們能像韓氏那樣嗎?
再來說呂武。
剛剛崛起的老呂家不到低調的時候。
相反,呂武還是應該奮勇爭前,取得足夠的成績,也讓老呂家多一些橫財。
某天。
呂武跟隨大部隊一起來到一個叫“菟氏”的地方。
營地還沒有立好,魏相急匆匆地過來了。
“宋軍再敗,龜縮往‘夫渠’而去。”魏相臉上的表情很嚴肅。
然后呢?
之前前往支援宋國的下軍,得知宋軍退縮到“夫渠”之后,鑒于楚國的公子喜也開始向“夫渠”逼近,停在一個叫“巢”的地方。
呂武能體會出宋國連續兩次敗給鄭國意味著什么。
事實上,宋國不行之后,南下的晉軍就等于側翼不再安全了!
“中軍佐再次建言退兵,元帥大怒駁斥。”魏相真的感到震驚,為的是欒書竟然訓斥士燮。
他們這種大貴族,身份地位雖然是有些差距,但也只是一時的差距而已。
晉國的元帥歷來就是輪流當,欒書這么不給士燮面子,以后輪到老范家當元帥,不怕被報復?
魏相說道:“郤氏與欒氏同氣連枝!”
這個是他另一個感到震驚的地方。
呂武想了想,說道:“我料若與楚交戰,此戰必勝。”
他不是在當什么預言家。
欒書與郤氏的矛盾誰不知道?
都快成為生死仇人的兩家,不管是為了什么而團結起來,說明這一次至少不會互相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