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姬家為什么沒完全滅掉殷商,甚至要將殷商原有的地盤分封給帝辛的兒子?
需要牽扯到“商人不食周粟”這件事情上。
事實證明商人是愛戴帝辛的。
老姬家依靠運營人設才上的位,好些諸侯未必服氣,本身的實力并不能吊打一切,再來是商人的主力還在,只能選擇安撫商人咯。
商人內部的二五仔太多,尤其是帝辛的兩個兒子也跳反,要不西岐未必能成為扛把子。
而就這樣,后來還有諸侯愿意幫殷商后裔撥亂反正,只是沒成功而已。
說到二五仔,呂武發現自己被安排的那位祖先,也就是比干,好像就是一個二五仔?
他很慶幸的是,殷商內部的二五仔簡直不要太多。
比如呂尚,也就是那個釣魚的姜太公,他其實也是一名商族人。
名氣大的姜太公是一位。
后來封圣的孔子,也就是孔丘,祖上其實也是商族人。
前有古人,后有來者,值得呂武感到慶幸。
有些時候,他都在考慮要不要時不時地黑殷商一把。
畢竟,不管是前面的姜太公,還是后面的孔圣人,逮住機會絕對是要黑殷商。
呂武琢磨著自己也青史留名了,是不是要保持隊形?
不管前事如何。
勝者為王是一種真理。
只是老姬家現在沒落,只成為一塊招牌了。
不得不說的是,老姬家這塊招牌現在其實還挺好用的。
哪個諸侯國老舊君主更替,少了周王室派出公卿賜予肘肉的流程,是要被詬病的!
這塊肘肉,換個說法就是歐羅巴那邊的王冠。
沒有周天子賜予肘肉,信不信周邊的諸侯國就敢出兵吞了?
楚國在殷商時期就已經存在,他們有沒有成為殷商的臣子,無法進行考究。
能夠得到證實的是,楚國一開始并不是周王室分封的諸侯國。
他們跟徐國一樣,是在后面才得到周天子的冊封。
根據徐國自己的文獻,他們的祖先在夏朝禹時,伯益因為輔佐禹治水有功,他的兒子嬴若木受封于“徐”(今邳郯地區),建立了徐國。
周公旦時期,到周成王、周康王時期,西周和徐國的戰爭非常頻繁。
徐國參加以武庚為首的商朝殘余貴族針對周王室的叛亂,反抗周公的東征。
徐駒王起兵直接攻打周王室一直打黃河邊,徐人自豪于“先君駒王西討濟于河”。
一直到周穆王打敗徐國以后,徐偃王于彭城(今江蘇徐州)一帶山林隱居,徐國才歸于周王室的分封諸侯國隊列。
而楚國是在周成王時期得到冊封,卻只是一個子爵的爵位。
后來楚國一再兼并周邊諸國,漸漸就脫離了周王室的陣營。
直至發生了“楚王問鼎”的事件,楚國正式宣告自己為一陣營,開始與周王室互相叫板。
所以,那之后兩個陣營就是兩個文明,開始了關于話語權的爭奪。
贏的一方有資格玩弄歷史這位可憐的小姑娘。
輸了?認命躺下就是。
現在,欒書就在大談特談歷史使命感。
他要求所有貴族放下平時的成見,團結一致來應對即將爆發的戰爭。
另外,他還要求其他“卿”務必趕緊派人出使列國,該喊的小弟全部給召喚過來,哪怕無法在戰場上發揮什么實際作用,搖旗吶喊也是挺好的。
魯國的季孫行父和衛國的孫林父聽得面面相覷。
什么叫搖旗吶喊也挺好的?
看不起人啊,這是!
只是,他們心里很清楚,那么大的場面之下,自家好像真的只能搖旗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