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軍想打,要么等烈日將泥沼曬硬,不然就自己去人工搞定。
當然,楚軍也能拔營,換到晉軍的西面或西北邊駐扎。
總而言之,楚國那邊不爽,欒書就爽了。
雙方在面對面的半個月內,誰都沒有派人叫陣。
兩邊忙著互派使者,能用嘴巴先搞得對方惱火,算哪邊先贏了一仗。
因為沒有軍隊拼殺,多少算是相安無事。
背后則是兩國不斷搖人。
晉國當然是派人催促盟友,還給制定了什么時候必須抵達的期限。
楚國一看晉軍四個軍團都旗號都打出來,琢磨著二十萬人著實不太夠,還是趕緊繼續在國內調人吧。
兩國還在做一件相同的事情。
一場兩個陣營合起來幾十萬人的大戰,不可能短時間內分出勝負,肯定是要多準備一些糧秣的。
在后勤上面,晉軍明顯是要吃虧太多。
他們的老巢距離“鄢陵”太遠,補給難以及時不提,運輸途中的消耗也會比較多。
而“鄢陵”雖然離楚國本土也有點距離,關鍵是比晉國要近得多。
另外,楚國什么時候在糧秣上有過困難?
要是楚共王熊審發起狠,信不信能直接用糧食把南下的四個晉國軍團全埋啦!
大概是將近半個月后,楚共王熊審的旗號出現了。
過來的隊伍非常龐大,就是看上去有點亂糟糟。
手頭上沒事的晉國貴族,要么是在軍營的箭塔上觀看,膽子大一些則是找個地勢高的山頭,注視著浩浩蕩蕩開來的楚軍。
小兵兵則是被約束,反正就是不能亂跑。
來到地頭的楚國貴族,他們派人出去砍伐木材,接下來得到的回報卻是令他們傻眼。
什么!?
周邊的樹林全禿了???
草!(一種植物)
沒有木頭,營帳拿什么來支撐。
另外,做飯和燒水光拿草來當材料???
他們得知是子革先派人砍伐,后面晉軍也出動大量輔兵去搞,有些沒搞清楚是個什么狀況。
“晉人先為,我深覺有趣,效之游戲罷了。”子革像是講一件笑話那般,得意洋洋地告知楚國眾貴族。
他看著傻了眼的貴族,臉上更樂。
滴酒未沾的楚國貴族,一聽覺得自己簡直醉了。
打仗這么嚴肅的事情,搞得好像是在惡作劇,給史官記錄之后,情何以堪啊!
子革卻不那么想,他是真心覺得有意思。
也許,還能成為傳頌千古的雅事?
楚共王熊審知道后,表情很是奇怪。
他覺得晉國的欒書好像不怎么好對付。
這一點從之前將周邊樹林砍伐干凈,到后來選擇在泥沼后面扎營,都能品味得出來。
楚共王熊審想了想,說道:“喚大宰前來。”
這個大宰的官位一點都不低。
《周禮》:天子六卿,天官為大宰。諸侯則并六為三而兼職焉。
時任楚國大宰的是伯宗之子伯州犁,他的兒子就是跟呂武有過交往的郤宛(現在叫伯郤宛)。
“欒書?”伯州犁回憶了一下,說道:“臣與之并未深交,聽聞其人善計多謀。”
伯氏是郤氏的小宗,還被郤氏迫害。
而作為郤氏的小宗,伯氏是沒資格直接與欒氏交往的。
伯氏逃亡到楚國之后,受到了楚共王熊審的善待。
楚共王熊審為什么看重伯氏?
不就是想從伯氏這邊,了解晉國更多的事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