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意要穩一穩,甚至都打算退兵,只是有太多的顧慮,只是想拖到合適退兵的時機。
楚共王熊審擺明了就是想盡早決戰。
欒書清楚自己的想法難以得到落實,只是發現眾“卿”意志不統一,覺得沒有戰而勝之的把握,只能選擇穩一波。
他正感到著急,想著趕緊刺激郤氏的一叔二侄一下,使得暴脾氣的郤至或極力主戰的郤至爆發一波,沒想到站出來的會是呂武。
有人站出來,話還講得非常漂亮。
按照道理欒書該高興才對。
關鍵是話真的講得漂亮又有道理,直接讓眾人被打了雞血那樣。
表露出退縮跡象的欒書,一下子就顯得很尷尬了。
他能看得出士燮因為自家傻兒子的關系,會在近一段時間內“捧”呂武,只是難以判斷會出多大的力氣去“捧”。
另外,他知道韓厥是個什么人。
僅是以國事為重,韓厥都會力挺呂武這個重新讓眾“卿”意志變得統一的人。
郤氏的一叔二侄更不用說。
郤至的立場非常堅定,就是打得過就痛揍楚人,打不過就跟楚人拼了。
這樣一來,郤氏在這一場戰爭中,必然也會看顧“力挽狂瀾”的呂武。
中行偃和智罃不必多說。
欒書已經試探了中行偃,發現這位小跟班對呂武非常欣賞。
智罃則是早早表態看好呂武。
經過這一次,智罃指揮更看好呂武,甚至可能心生感激。
這就很特么難受了啊!
欒書很清楚一點。
若是這一戰,晉國敗了的話,呂武超大概率是一點屁事都不會有。
畢竟,勝負是全軍的事情,呂武在合適的時間站出來,擔當了那位該出現的人選。
要是這一戰晉國獲勝?
欒書可以斷定呂武必然要一飛沖天了!
“或許無意,卻是壞了老夫的好事!”他感到惱火的是這個。
為什么要刺激郤氏?
不就是希望郤锜或郤至站出來挑大梁,無論勝敗都能使欒氏獲利嘛!
要是獲勝,郤氏在其中充當了關鍵作用,以郤氏的尿性絕對要更囂張和跋扈數十倍。
知道什么叫烈火烹油嗎?
去了解一下!
欒糾過來,告知國君要求過去集合,準備進行戰前祈禱。
下了巢車,欒書與士燮過來,國君和其余的“卿”都已經齊了。
楚軍這邊。
左右兩邊的陣型還在動,并且好像完全停不下來。
楚共王熊審聽著“嗡嗡嗡”的吵雜聲,臉上表情很是不悅,說道:“蠻兵恐會誤了寡人!”
伯州犁心想:“您才知道吶?”
其實,鄭軍、陳軍和蔡軍也都列陣,只是他們被擺在最后面。
并不是楚共王熊審愛惜這三個國家,純粹是覺得不信任,尤其對鄭國更是那樣。
“皆乘矣,左右執兵而下矣!”楚共王熊審這是第一次率軍跟晉國交戰,對什么都感到好奇。
他是周定王三年即位(公元前590年),經過“邲之戰”大勝后,楚國跟晉國有過多次交鋒,只是規模方面都不大,也就沒有親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