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串的命令被欒書下達。
新軍集結起來,向“瑕”追擊楚軍。
下軍則是得了一個朝“鉏任”迂回的命令。
這個“鉏任”是在“鄢陵”的西南方向,當地是平原地形,有著很大片的農耕區。
鄭國和陳國為了感謝許人先輩的開發,將那片區域取名叫“許田”這個名字。
中軍和上軍則是開始向楚軍營地探索。
“郤氏遇楚君,五進五退盡顯禮儀,元帥命新軍追擊楚軍并非好意。”魏相現在很愿意跟呂武分享自己的看法,并且少了很多的顧忌,幾乎什么話都敢說。
當然了,欒書要搞郤氏在晉國頂級圈子里,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晉國的貴族有了相當的默契,沒誰去提醒郤氏的一叔二侄。
這是覺得郤氏早察覺,沒必要?
又或是不想扯進越來越激烈的斗爭里面?
呂武掛靠在魏氏編制下,屬于中軍的一員,肯定是要跟著進入楚軍營盤之內。
他們進去后發現楚軍營寨內并不是完全沒人。
一些傷患以及生病的楚兵被留在營寨。
這些人只能互相照顧,缺乏醫療手段為前提,無限等同于是在等死。
事實上,已經有不少傷患或病人,選擇自殺來減少要經受的痛苦。
進入楚軍營寨的晉軍只是選擇將那些楚兵傷患和病人集中看押,沒有進行不必要的殺戮。
至于說去治療?
晉軍連己方的傷患和病人都沒什么好的醫療手段,還能顧得上楚兵???
遭到遺棄的楚兵不少,并不完全是楚人,蠻人的數量要更多。
一陣歡呼聲從前方傳來。
呂武側耳傾聽了一下,喊的是發現了楚軍丟棄的糧食。
本著誰發現就是屬于誰戰利品的原則,除非是要搶,要不各家其實都只顧著自家的事情,沒人涌過去。
看楚軍營寨的狀況,走得并不是過份匆忙。
帳篷之類的東西,需要迷惑晉軍被留下。
找到軍需庫,也是被搬得干干凈凈的空蕩蕩。
越來越多的糧倉被找到。
呂武都沒刻意去找,也獲得了一個糧食儲藏基地。
他粗略地掃了一眼,儲存糧食的筒倉,數量不下于兩百座。
這個“筒倉”其實就是用席子、莊稼秸稈圍上成圓柱狀,上面是用稻草席子等苫墊物作成園錐狀防雨雪。
每一個筒倉儲存約一百石的糧食。
約兩百座筒倉,就是差不多兩萬石糧食?
春秋的一石是現代的五十斤。
呂武都沒刻意去找都能獲得一百萬斤糧食???
考慮到楚軍出動的人數太多,帶來的糧食數量肯定不會少。
欒書就收到了相關的匯報,僅僅是已經發現的糧食,楚軍就丟下了超過三十萬石,并且還在陸陸續續地發現糧食。
這個發現讓他感覺到心情很沉重。
楚國不愧是兩大霸主國之一啊!
并且,南方也太特么富庶了吧?
楚軍帶來的大部分是稻米。
而中原人的主食并不是稻米,不是不能吃,是吃起來不習慣。
搞得獲得數量龐大的糧食,晉軍上下還是高興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