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之前狐氏的狐偃還是晉國的六卿之一。
后來為什么成了小透明?
只因為趙氏的趙盾很牛逼,聯合幾個“卿”將狐氏給搞了。
趙盾的牛逼之處不止這樣。
他連先氏、胥氏、臾氏、箕氏都一起搞,魏氏曾經也沒少被壓制。
一改重耳(晉文公)建立的格局,才有了晉國后來的局面。
現在的欒氏、郤氏、荀氏、范氏,包括一些實力較強的中等貴族,他們實際上或多或少都獲得過趙氏的一些恩惠。
這個也是趙氏主宗雖然被滅,獨留一個趙武,后面還能再次崛起的至關因素。
呂武有找魏氏和智氏進行確認。
比較令人納悶的是,不管魏氏還是智氏,一致說的確有狐氏,卻又說狐氏已經不仕晉國。
這個“不仕”用得很有靈性啊!
那啥。
聽說過“永不朝商”這句話嗎?
就是這么一個意思。
呂武的理解就是,愿意和平相處的話,老呂家能跟狐氏井水不犯河水,想打也不是不能打。
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他們回到了“陰”地。
因為爵位得到晉升,出征帶回的收獲也大,手頭上沒什么事情的人,沒誰去刻意組織,還是萬人空巷地進行迎接。
現在,他們已經有資格稱呼自己為陰人。
得知這個自稱的呂武有些抑郁。
聽聽都叫什么!
陰人???
簡直是臥了個大槽的!!!
偏偏除了呂武之外,上到家臣,下到屬民,有一個算一個覺得“陰人”這個稱呼沒什么問題。
甚至因為呂武屢屢建功立業,使他們在稱呼自己為“陰人”時,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
呂武能怎么樣?
他感到很絕望啊!
總不能去打擊自家人的熱情,是不是?
至于說改封地名字什么的。
陰氏沒出名之前沒什么,也就是向晉國高層提議,得到通過,改了也就改了。
現在情況已經不一樣。
陰氏已經徹底出名,還是名傳列國的程度。
出名到什么份上呢?
連天涯海角的南方蠻人部落都知道北方有個陰氏,他們嚇唬自家不聽話的小孩子,講的是再不乖就要被陰人吃了。
蒼天啊!
大地啊!
呂武只能接受現實。
他經常表情抑郁地念叨:“趙人、韓人、魏人、秦人、齊人、燕人、楚人……,陰人著實太能拿得出手了。”
另一方面,他則是暗自琢磨著,趙人和韓人或許能夠沒有,換成陰人、智人和魏人也不是不可以。
回到家了!
呂武不管是出征在外,還是回到封地,一樣會是勞碌命。
他人在外時,只能每相隔一個半月才能了解封地上的情況,很多細節因為書寫篇幅的關系,是沒有的。
“一切都是為了大陰帝國啊!”他埋首于各種文牘中,連老婆都沒熱乎一下,如此的勉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