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現在壓根就拉不出三個“旅”的部隊。
哪怕是連“羨”也全部征召,趙武頂天也就只能拉出兩個“旅”,再多就只能是攜老帶幼了!
諸夏一直秉承的就是“士不教,不得征”的理念。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不能隨隨便便將什么人都拉上戰場,一定是要應征者經過最起碼的新兵訓練。
這個理念是被后來的秦國所打破。
挨揍挨到不拼命不行的老贏家,國內上至五十歲,下到七八歲,能拿得動武器的男性,包括強壯的女性,有一個算一個給拉到戰場上。
然后?
幾十萬秦軍被少于自己十倍的魏軍教做人,也讓吳起練出來的魏武卒名揚天下。
拉女人上戰場是胡虜的做法。
他們只要能拿得動武器,壓根就不看性別。
秦國從秦穆公開始征討西戎,作為征服者卻學了不少西戎的理念。
衛鞅入秦變法,可算讓秦國重新回歸到諸夏的大家庭,至少讓女人上戰場搏命這種事情是沒再發生了。
趙氏復立已經有幾年的時間。
可是,趙武僅僅是接收了“趙”城,并沒有其它的封地。
“趙”城原本有多少居民都是過去式了。
趙武在接收“趙”城之后,慢慢又將一些屬城(邑)拿到手,治下人口滿打滿算也就三萬多人。
因為是復立不久的關系,趙氏現在幾乎什么都缺,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士兵。
也就是說,除非有人相助,要不在“士不教,不得征”的前提下,趙武肯定拉不出三個“旅”的!
呂武一再欲言又止。
而這時,趙武好像才發現魏絳和魏相也在場?
他行禮,一臉抱歉地說:“見過兩位世兄。”
老趙家和老魏家的交情還真的很久了,世兄這詞并沒有用錯。
兩個家族的交情是從趙衰和魏犨的那一代人建立起來的。
只是,交情也能分為好多種。
重耳回到晉國即位之后,甚至在之前,一塊幫助他的那些賢人,明面上和暗地里就已經斗了起來。
趙氏強盛時期,魏氏就屬于被打擊的一家,只是沒像其余家族被趙氏給打擊沒了。
等到趙括和趙同飛揚跋扈的時候,魏氏還在蓄積力量階段,雙方沒有過多的糾扯。
魏絳和魏相對本家族的歷史很了解,對趙武談不上有什么好感,要說惡感也不至于。
“武,陰氏新晉,常有一‘旅’留駐北疆提防赤狄與白狄;明歲亦要遣一‘旅’借道魏地討伐襲殺陰人之義渠。”魏絳用一臉‘你好意思嗎’的表情說道。
魏氏會知道呂武要去討伐義渠,純粹是呂武需要取得魏氏的同意,不然軍隊肯定不能進入。
這樣一來,保密那是不可能保密的。
至于老呂家一直以來有一個“旅”在北疆活躍,時間一久肯定也被人得知。
其他家族只是知道老呂家有一個“旅”在北疆活動,具體是干什么只能靠他們自己去猜。
那么,老呂家有多少兵力?
需要從呂武屢次帶多少兵力納賦來判斷。
他最多的一次,是帶一個“師”進行納賦。
只是那個“師”并不完全是老呂家自己的“徒”或“羨”,有來自“霍”地、“楊”地和向智氏借了一部分。
魏絳差不多就是直言,埋怨趙武著實是太過于強人所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