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說起“楊”地,其實就是趙氏主宗以前的封地。
只是“楊”地的貴族到底是不是趙氏的舊臣,需要考究一下。
趙武沒理會魏絳,就那么眼巴巴地看著呂武,希望能夠得到幫助。
“韓伯不知你家狀況?”呂武皺著眉頭。
趙武說道:“韓伯前次損失數千,今次鄭國進犯封地,不可無行動。”
晉國是在“鄢陵”獲得勝利,卻沒可能自身不產生損失。
打得最兇的郤氏在“鄢陵之戰”填進去了四千多人,其余的軍械、馬匹和輜重也不少。
韓厥是下軍將,不可能只讓上軍佐智罃去拼命。
其實,就算韓厥想,智罃也絕不可能答應啊!
結果就是,看著沒打多兇的下軍,作為主力的韓氏也填進去了兩千多人。
這些折損,包括當場戰死,以及后面重傷不治,還有殘廢。
郤氏損失四千多人,以他們的體量并不算嚴重。
損失了兩千多人的韓氏,則是稍微有那么點傷了。
畢竟,韓氏雖然說是卿位家族,以硬實力來看,卻是最弱的一家。
呂武問道:“你來借兵,是韓伯之意?”
反正,韓氏沒征召呂武,也沒有過來借兵。
趙武就是再遲鈍,也能看出呂武沒打算借兵,將失望擺在了臉上,低聲說道:“非是韓伯,乃我自主。”
“我不知韓伯何意,只是人心最不可試探。”呂武干脆不管韓厥到底什么意思。
聽了這話的趙武一愣,隨后臉色很不自然。
魏相則是贊同地點頭。
魏絳笑得咧開了嘴,附和道:“有語,言之,人心不可稱量。”
呂武沒理會魏絳的捧哏,說道:“陰氏確為新晉,七歲如此極不易。”
趙武低頭,說道:“我知。”
魏相聽得挑了挑眉頭。
既然知道,還過來強人所難?
這少年是個什么情況???
也許,他是有什么能夠交換。
可能,他被逼得沒辦法?
“我之‘徒’不過三千,‘羨’不可計量。北疆已用一‘旅’,再遣一‘旅’往義渠……”呂武停下來看著趙武,等趙武與自己眼睛視線形成對視,才接著往下說道:“邀‘霍’、‘楊’之人相助,我回以軍械、俘虜、財帛;請智伯相助,我贈予兵甲(武器和甲胄)。”
魏相補了一句:“魏氏相處,則獲‘術’與經濟。”
他說的“經濟”特指甲胄銷售權。
世界上除了父母,沒有無緣無故的給予。
趙武需要懂得這個道理。
不是找誰一開口,別人就必須不計得失,甚至是傾家蕩產地對其進行幫助。
“我無物可予。”趙武肯定是懂了那個道理,變得有些頹廢。
讓呂武把北疆的那一“旅”調回來,再借出去?
放棄對義渠展開報復?
又或者,封地內不留下可用的兵力?
三觀不正確到何等地步,才敢開這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