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購買到幾套或幾十套鐵甲,以后的門面不就有啦!?
這個只想買幾套或幾十套,真不能怪薛國那邊的人不大氣。
一來是小國寡民真的大氣不起來。
再來就是,買多了并不是什么好事。
他們這種小國,面臨入侵的話,保住國祚不失的前提是有大國庇護。
靠自己抵御入侵什么的?
舉國上下的人全拼光了,該辦不到還是守不住哇!
一塊行動起來的還有鄅(yǔ)國、冀國、小邾、大邾。
里面的冀國并不是被晉國滅掉,土地歸了郤氏的那個冀國。
他們應該是冀國公族后代建立的國家,位處小邾邊上,國土面積比小邾大,體量上跟大邾差不多。
鄅國則是在西周時立國,爵位為子爵,曾經是邾國(沒分裂前)的附庸。
周邊其實還有一些小國,只是體量都非常小,基本也是東夷制度的國家。
這些東夷國家估計知道跟晉國玩不到一塊去,可能也是想要“隱身”,也就沒有派出隊伍去摻和。
“智孟順道將杞滅國?”呂武聽到稟告,有點懵了。
這個杞國是什么國?
位置又是在哪?
屬于什么個成份?
這一刻,呂武有太多的疑問。
他就是沒去想,智朔怎么就把人家杞國給滅了。
杞國的歷史挺長,比周王室建立的國家都要長得多。
他們在夏朝時就已經存在,國君為姒姓,屬于大禹的直系后裔。
地理位置在“蒙”的北邊,也就是被魯國和齊國給包在中間。
趙武眨巴著眼睛,說道:“事已至此,不如納之?”
啊哈!?
小伙子,開疆拓土的心思挺足的嘛!
呂武搖頭說道:“便是姒姓求為附庸,我有何德何能,應由‘卿’納之。”
沒錯!
整天過著擔心受怕小日子的杞國,他們是主動請求智朔去滅國的。
杞國實際上也已經亡國了一次,到周朝初期才又復國。
他們生活在魯國與齊國的陰影之下,不止一次遭到魯國與齊國的欺凌,每一次都在亡國的邊沿徘徊。
這一次杞國是發了狠,也看到了機會。
真的要滅國,不如就給晉國滅了。
這樣的話,國君還能混個晉國的大夫當一當,怎么都是大國一員貴族。
比當被魯國和齊國包起來的小國之君,日子肯定更好過。
其余杞國的大族也能名正言順地遷移到晉國。
豈不美哉?
呂武有點頭大。
他就納了個悶,訝異智朔怎么膽子就那么大,沒告知一聲,就敢干出那種事情。
智朔是智罃的兒子沒錯。
更是智氏的下一任家主。
關鍵是,他現在沒有爵位,也沒有公職。
率領的部隊是來自老呂家、老魏家和老智家,里面陰氏與魏氏的士兵數量持平,智氏的士兵最少。
“杞國若歸我(晉國),東域將永無寧日!”呂武又氣又惱,一點沒覺得出來一趟滅個國,是多么的威風。
晉國現在主要對付的是楚國。
接下來國內有極大的可能性會爆發內亂。
哪有什么閑工夫去處置杞國嘛?
這個鍋,老呂家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