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家族回過神來,看呂武的眼神完全變了。
他們搞不清楚一點,也就是呂武那么的年輕,怎么能有那么老辣的一面?
背后是不是有很高的高人在遙控?
比如,帶著族人躲在封地不出來的韓厥?
呂武不清楚眾人在想什么或懷疑什么,知道了肯定會長笑不止。
他這么做,其實是有那么點有恃無恐。
不是陰氏強大了,不再畏懼智氏和范氏。
純粹是,智氏和范氏知道后也不能怎么樣。
智罃和士匄最多也就罵一句:陰武此人有為“卿”之姿!
想在晉國當任“卿”可不光要家族實力強,更不需要本人敢打敢殺,最為重要的其實是有頭腦。
呂武整合了一部分郤氏的力量。
他們這一路的貴族有些懵了!
僅僅是幾塊封地的郤氏武裝集結過來,數量竟然達到了四個“師”啊!
而這只是“黎”地周邊而已。
可以想象郤氏是多么強大。
另外,四個“師”可不是湊數的。
也就是說,里面的“徒”占了多數,剩下也不會是農夫,是有經過訓練的“羨”。
先前“黎②”說是有兩萬守軍,其實“徒”的數量不會超過三千,“羨”占了一萬左右,剩下就真的是湊數的。
當時都到了最危急的時刻,能拿得起武器就必須上,跟平時完全是兩回事。
有了郤氏的四個“師”,再加上呂武原先就帶來四個“師”又兩個“旅”。
他們這一路的兵力瞬間膨脹到了一個滿編“軍”和三個“師”又兩個“旅”,戰兵數量達到六萬三千。
要是再算上征調的(輔兵)民伕,總人數超過十二萬。
有那么幾個人總是會有意無意間問起,等這一次事件結束之后,郤氏的這些軍隊要怎么處理。
不就是想瓜分了郤氏的軍隊嗎?
呂武覺得那些人就是在想屁吃!
他自己肯定是不敢成建制接收的。
起碼不能接收郤氏的高層,要不老呂家就不再單純是老呂家。
接收中下層則沒問題。
事實上,高層的事情會影響到中下層,可是中下層只能被動接受,很難去影響到高層。
說白了就是,一旦出了什么事,承擔后果的會是全員,但中下層一般只有受災的份。
中下層換到哪一家都一樣。
高層則會帶著本來的意志,會是麻煩。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呂武起家是靠韓氏、魏氏和趙氏的嫁妝。
然而那些陪嫁過來的人,他們因為本來身份就不高的關系,十年后從身到心已經完全屬于老呂家這邊,女人身上則依然有著來自幾家的標簽,并且無論怎么樣都無法消失。
呂武是不敢吞下太多地盤的!
他的心里下限是只得到“隨”地,再多一塊也是可以,更多就會進行拒絕了。
人則是多多益善。
尤其是“羨”和農夫。
“徒”則是要悠著點。
“這一次再怎么樣都要薅個十來萬的人口!”呂武站在戰車之上。
他們已經離開“黎”地,轉戰下一個討伐之地。
那里是在少水邊上,屬于欒氏的封地。
那個地方叫“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