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拉西扯了有一會。
智朔和士弱誰都不先提自己的來意。
呂武樂得這兩個家伙什么都別說,反正該著急的人又不是他。
眼見不談正題?
呂武也沒有多余的時間跟他們耗,說有公務需要,離開了。
這倒不是什么搪塞。
一路大軍十多萬人,還能沒點事情?
相反,管著這么多人,每天的事情多到可怕!
尤其是,還有一個“長子”等著呂武率軍攻克。
那個叫“長子”的城池其實并不大。
大約是長三里寬三里,很是符合規格的一座城池。
打造攻城器械需要先進行觀察,看看要攻打的城池城墻多高,好用來制定多高的攻城車,梯子也該是多長。
呂武出兵時帶上了數量非常多的車架。
這些車架其實并不是戰車,是用來給士兵代步或運輸輜重的工具。
所以,戰車就是戰車,不是車架。
剛出征時,呂武是刻意要震懾其余友軍,才會讓士兵全副武裝行軍。
要不,誰行軍會是讓全部的士兵全副武裝?
公族以及其余的中小貴族,其實都懂的。
沒人想成為殺雞儆猴的那只“雞”。
這個也是他們后面為什么極力配合的原因。
車輛多,攜帶的工匠肯定就不會少。
呂武對技術人才非常重視,不好成體系的培養,還不會搞學徒那一套?
十年的時間夠老呂家累積出足夠數量的匠人,不管是冶煉或是其它方面。
在智朔和士弱過來前。
呂武早就在打造攻城器械。
這樣一來,“長子”周邊的樹林又再一次遭殃。
之所以需要用到“又”這一個字,是之前大軍駐營早就大肆砍伐過了一次。
無數被砍得禿頂的樹樁:無冤無仇,為什么砍我!?
呂武在巡視打造攻城器械的營地。
沒有多久,智罃和士弱追了上來。
他倆本來是再也矜持不下去,想要跟呂武開誠布公地談一談。
結果,一到匠人的營地,看到那么熱鬧,尤其是有許多從未見過的攻城器械,一時間選擇性失憶了。
“此是何物?”智朔指著一輛最高達到七米多的‘怪物’。
呂武當然知道智朔和士弱又來了。
他笑瞇瞇地說:“不急,稍后便可得知。”
士弱本來也有很多問題想問。
諸如,攻城器械都是什么用途,陰氏怎么會有那么多匠人之類。
他就沒想過,跟呂武一點都不熟悉,問出來是不是太過于唐突。
這也是人的天性,起了好奇心,覺得不熟悉,聊一聊就熟了嘛。
呂武也沒讓他們等多久。
布陣的命令被下達。
大軍在“長子”這座城池的四面布陣。
各種攻城器械人推、牛馬拉,進入相應的位置。
“朔已明了!”智朔跟呂武上了同一輛巢車。
他一直都覺得自己是聰明人。
而作為聰明人,有什么困惑肯定要自己弄明白,哪能等著別人告知答案呢?
智朔指著一輛攻城車,信心十足地說道:“此物乃是攻上城頭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