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秦國不但拋棄白翟,還要跟義渠重歸于好,來一起對付白翟?
老秦人真沒拿信譽當回事啊!
有點腦子都該明白是個很大的異常。
排在智罃前面的“卿”不是完蛋,就是粘上弒君嫌疑,要不就躲在家里完全不管事。
他除了要關注內戰之外,不得不注意周邊各國的動向。
發現秦國的異常?
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尼瑪!秦蠻子這是趁俺們內亂,要奪回河西之地啊!
幾十年的盟友說拋棄就拋棄,倒是很符合秦蠻子的特性。
那么重新交好義渠就是要穩固后路。
秦國除了想奪回失地,還有其它的解釋嗎?
很明顯。
沒有的吖!
關于這一點,智罃還是相當有正治嗅覺的。
秦國那邊的情況不對勁,另外的地方也出現了問題。
或許不是新的困難?
畢竟,兩年前楚國就已經開始在找宋國的麻煩。(公元前575年)
去年楚國的公子喜和公子尚入侵宋國,雙方在“溝陵”爆發大戰。
那一戰以宋軍戰敗而告終,期間卻爆發了晉國與楚國的“鄢陵之戰”。(公元前574年)
而“鄢陵之戰”是晉國大獲全勝。
沒了一只眼睛的楚君熊審(楚共王)已經瘋了。
不是精神失常,很像是歷經一敗受到極大的刺激,行事風格開始變得瘋狂。
他重新扛起“吾乃蠻夷”的旗號,去年(公元前574年)支援了鄭國一把。
而鄭國起了熊心豹子膽入侵晉國的“滑”跟“虛”,他們在以晉國為首的聯軍抵達戰場前,很從心地選擇撤退。
晉厲公(姬壽曼)率軍進行追擊,察覺到后路有被楚軍切斷的危險,接受元戎欒書的意見,選擇了戰略性質的撤軍。
之后?
就是晉厲公回國后,發生的一連串事情了。
現在,晉國爆發內戰,有一家算一家,但凡覺得自己有資格,就參與到分食欒氏和郤氏的行動當中。
晉國的那些小弟見老大陷入內部混亂,一個個心里的小算盤打得“噼里啪啦”響。
宋國一再派遣使者到“新田”求援。
臨時總理國務的智罃一直在拖著,已經讓五波宋國使者失望又沮喪地回去。
宋國現在不但面臨楚國公子喜與公子尚的攻伐。
聽說楚君熊審再一次召集鄭國、陳國和蔡國,要再一次親征宋國。
沒有了晉國援救的宋國很危急。
一幫中原列國在觀望晉國內部混亂會出現什么結果,肯定不會出兵援救宋國。
等于說,宋國面臨亡國之危。
智罃對最后一波宋國使者的話印象十足深刻。
講的是楚國滅國無數,屢屢亡人國、絕其祭祀。
他們宋人舉國上下已經抱定決死之心,要與楚國拼啦!
如果宋國滅亡了。
請晉國記得南方曾經有宋國這么一個盟友,時常進行悼念。
一番話講得智罃既是感動又是尷尬。
他倒是很想幫宋國一把,關鍵是真的抽不開身啊。
“秦國要防,宋國要救!”智罃這一刻非常怨恨韓厥。
出了事,不占不搶是挺高風亮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