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都要先把好處拿到手,是吧?
智朔掃視了眾貴族一圈,輕聲說道:“君上深諳財貨取舍之道。”
這是嘲諷吧?
姬周輕便地回國,手頭上其實是沒有什么財貨的。
他只有正式登基后,才能獲得先君姬壽曼的遺產。
而先君姬壽曼是一個瘋狂斂財的國君,一再克扣貴族的財貨,甚至大肆發展匠人事業。
智朔有很多話沒講出來。
比如,懷疑這一位年少的國君一直在關注國內動向,其中包括知道先君留下了很豐厚的遺產。
呂武比較納悶智朔怎么對國君會有敵意,不由用奇怪的眼神看向智朔。
“我父有言,元戎非韓伯莫屬。”智朔給出了答案。
啊哈!
一個出事只知道跑回封地當烏龜的“卿”會成為元戎???
反倒是敢于任事的智罃,貪婪是貪婪了一些,只是明顯貢獻更大,卻不受新君的待見?
智罃總理國務期間,污點肯定是有,關鍵是從龍之功再加上平定國內的功勞,還是無法得到新君的承認?
這個,姬周有點過分了啊!
呂武沒有半點假裝地露出意外的表情,說道:“屬實?”
智朔看到呂武的反應,反問:“武不知?”
為什么要知道?
呂武是跟國君相處比較多,不代表國君什么話都會對呂武說。
另外,韓厥在這一次動蕩中的表現真的夠差勁。
這么一個出事了只想著自保的人,有什么地方是值得國君看重的?
只因為韓厥不貪婪?
并不是。
或許,國君覺得韓厥是一個守規矩的人,并且跟公族的關系也比較近吧?
跟公族的關系應該是國君最為看重的地方,要不真解釋不了為什么新任元戎會是韓厥。
智朔觀察了一下,發現呂武是真的不知情,給他自己整懵了。
而呂武滿心思覺得國君很有意思。
韓氏在卿位家族中的實力只能說一般般,拿什么來壓服范氏和智氏?
再看韓厥一貫的行事作為,沒有半點親近公族的跡象。
如果國君想用提拔成為元戎的做法拉攏韓厥?
呂武覺得國君的算盤絕對是打錯了。
當然,呂武才不會將自己的判斷說出去。
他現在比較在乎的是,接下來卿位會怎么進行安排。
盟誓結束后,又是進行了三天的逗留,隊伍才開拔踏上前往“新田”的道路。
只是花了三天,他們來到“新田”的南邊郊外。
經過一場大亂的“新田”卻比以往更加繁華。
這是有太多的貴族聚攏到“新田”這邊,給帶來的一時繁榮。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制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之前沒有去“同”參加盟誓的貴族,他們以最謙卑的方式對國君進行迎接。
國君卻沒有絲毫的客氣,見都沒有接見一個。
他被眾多的戰利品給吸引了。
那些戰利品不是對外征戰所得,是來自欒氏以及郤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