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到四個‘師’很合適?既展示實力,又不至于顯得強到過份……”呂武心中想著,轉頭看向窗外。
天際的東方已經泛白。
他又思考道:“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瞄著我?他們知不知道我治下人口的數量?”
老呂家關注智氏和范氏,只能夠得出一個不靠譜的人口數據。
事實上,沒有搞人口普查的話,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口,基本只能靠猜,來猜出一個大略的數量。
而現在除了呂武之外,壓根就沒人去搞人口普查。
哪怕呂武在做人口普查,其實也只是統計一個相對靠譜的數據,依然無法做到精確。
“或許我應該在其它地方設立一些棲息地,將人口散出去?”他越想越覺得正確。
老呂家在向西和向北開拓,不能只光占領地盤,卻不進行開發。
西邊和北邊的控制區未必適合搞農耕,卻能搞牧畜啊!
這個需要經過實地的考察和規劃,想急都急不起來。
一夜沒睡的呂武爬起來,一番梳洗過后,需要前往宮城當值。
姬周已經成為晉國的國君,只不過有沒有實權,有點不太好說了。
兼任“閽衛”的呂武每天都需要去宮城當值。
實際上,宮城里面也有屬于“閽衛”專門的辦公場所。
那是一座占地規模并不大的“殿”。
而“殿”所指的并不是一個宮闕群,就只是一個名字而已。
鑒于這一點,有人稱呼呂武為“殿下”一點都不需要感到意外。
那么稱呼,不是呂武突然間成了“皇子”之類的身份,一切只因為他能居住在“殿”的環境之中。
因為呂武成了“閽衛”,宮城這邊也就需要來自陰氏的士兵入駐。
呂武安排了一個“旅”守衛宮城。
可能是出于一種必要的制衡手段?
國君又從公族那邊討要來了一個“旅”。
其中以祁氏和羊舌氏出的士兵數量最多。
呂武見到國君時,發現祁奚也在。
國君看到呂武打了個招呼。
祁奚則是進行見禮。
呂武也是要見禮以及回禮,再走到旁邊的座位坐下。
他聽了一小會,原來是祁奚要“告老還鄉”,舉薦自己的兒子祁午接任原屬于自己的職位。
這里好像有點什么不對勁的地方?
倒不是說,老子舉薦兒子不對勁。
在這個王侯將相有種的年代,老子死了兒子頂上很是自然而然。
呂武沒記住祁奚就是《呂氏春秋》里面“舉賢不避親仇”的主角。
因為解氏成了卿位家族,祁奚無法再舉薦自己的仇人解狐,諸夏歷史上就少了這么一個典故啦???
那個典故叫:舉賢不避仇,快老死了;舉賢不避親,正風華并茂。
國君的臉色并不太好看。
同樣不是因為祁奚舉薦自己的親親兒子。
上一次國君與幸存幾位“卿”商定卿位,他可是力薦祁奚的啊!
現在,祁奚要跑路???
國君臉往哪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