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剛剛就完成了兩筆買賣。
士魴采購了一千八百套裝備。
用“裝備”這詞,能看出并非只單純購買了鐵甲,還附帶其余的商品。
他交付的不是錢幣。
主要是布匹以及糧食,再加上一定數量的奴隸。
解朔像是砸鍋賣鐵了一般,咬牙購買了五百套鐵甲。
一樣不是單純出錢幣。
這或許就是解氏的極限了?
呂武對解朔談買賣時一臉咬牙切齒,印象深刻到不行。
看看人家狗大戶……,沒錯,說的就是背靠范氏的士魴,買一千八百套裝備沒看出有什么肉疼的微表情。
談買賣期間,呂武得知士魴已經從范氏別出。
士魴獲得了“彘”地。
這個“彘”地就在“陰”地和“呂”地邊上,位處汾水東岸。
如果呂武得到“隨”地,會對“彘”地形成實際上的圍起來。
他問士魴,以后是繼續稱呼士魴呢,還是該改叫彘魴了。
士魴沉默了五六個呼吸的時間,給出的答案是繼續稱呼士魴。
那么,士魴的別出就是成為小宗,并不是旁支。
簡單的說就是,士魴與士匄雖然分了家當,以后卻還是兩位一體,不是真正的獨立自主了。
情況跟魏氏那邊一樣。
畢氏才是主宗(大宗),魏氏、令狐氏、櫟陽氏是小宗。
說魏氏和范氏一樣,主要是范氏作為大宗的存在感很低,相反士氏卻廣為人知。
必須要說的是,范氏不顯山不露水的,但絕對是一個非常牛逼的家族。
廣為人知的有士氏,范氏也有點存在感,杜氏和劉氏持續悶頭發展。
屬于范氏卻已經消亡的還有鞏氏和隨氏。
現在,范氏又多了一個彘氏。
呂武從各個大家族的分家看出了一個規律。
一個家族之中能夠出一位人才,他獲得高位之后必然會自立門戶。
每一個家族似乎對分家都是喜聞樂見的態度?
不是抱著那種分家會導致家族遭到削弱,打死不分家的執拗。
這個是時代背景來決定的前提。
現在的人們認為的開枝散葉跟后世存在區別。
目前是有多少地盤,才能讓一個家族進行開枝散葉。
進行的無非就是周天子分封的那一套。
分封在后世被認為是糟糠。
可是,也要看看進行分封時的實際情況。
周天子進行分封,讓諸夏迎來了開拓進取的擴張時代。
很多事情在后世看來是一種錯誤,只是過于想當然了。
呂武知道很多先進制度。
不是他太慫才不敢用。
純粹是要合適。
真的!
合適比什么都重要!
步子邁得太大,很容易扯到蛋的。
雪像往年那般,到了時間就開始在下了。
呂武已經得知楚國和秦國牽頭,邀請列國到蜀地進行會盟。
算一算時間的話,該得到通知的各國,早就見過楚國或秦國的使者。
晉國也有派出使者前往各國,時間方面不太好說是比秦楚早到或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