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槽啊!(一種姿勢)
哥。
您講的啥?
一段一段能聽得懂。
整句的廢話咋就那么多?
搞得連起來都快聽不懂啦!
“執政若有心,請保障我軍資糧路途。”呂武死盯著季孫行父,繼續往下說道:“出兵便不必了。”
季孫行父有些怔怔地點頭。
他反應過來還想再爭取一把,卻見呂武臉色堅定,內心納罕不好再提。
“陰武子對魯國的感官到底怎么樣?櫟陽琦好像沒多少話語權啊!”季孫行父心里很擔憂。
魯國肯定是打不過齊國的。
要是失去晉國這個靠山,以后魯國的日子絕對不會好過。
季孫行父決定趕緊地回去找另外兩家合計合計。
他們決定響應秦楚的會盟邀請,是不知道晉國會衰弱到什么程度,怕的就是晉國一蹶不振。
其實,他們擔憂也有道理。
晉國的新君姬周太年輕。
八卿中的年輕人占了差不多半數。
元戎智罃是出了名的貪婪。
以常理來看,這么一套領導班子治理晉國,懷疑能不能治理好晉國,是很合情合理的。
如果晉國真的一蹶不振,魯國只能加入到秦楚陣營,期望齊國能夠得到壓制,別對魯國太過分了。
季孫行父現在對晉國多少有了一些希望。
在他看來,呂武對出征齊國充滿了信心,才會拒絕衛國和魯國出兵。
側面也能看出一點,晉國對盟友的悖盟無比惱火,卻是還能保持理智,沒有發狠逮誰打誰,只是調整對外策略將成為事實。
季孫行父琢磨著,怎么都要湊出糧食來贈送一波,爭取讓呂武看到他們還是心向晉國,也會對呂武這次出征提供后勤上的幫助。
這么干多少是留了些情面,以后有什么訴求好開那個口。
呂武的拒絕是建立在葛存找到了一批向導,不用再以國家行為來尋求魯國的幫助。
他們臨走前,季孫行父又過來。
一起來的還有一大批的糧食。
這……有點意思啊!
呂武沒有拒絕魯國公族的贈糧舉動。
他們一旦拒絕魯國公族贈糧,會讓魯國心生絕望,搞不好就鐵了心投向秦楚。
說到底,晉國沒想一個小弟都不要。
只是對這一幫小弟的背叛很不爽,又產生了足夠的警惕心。
收拾齊國就是因為不知道到底打不打得過楚國,只好拿齊國來開刀,證明晉國依舊強大。
本意上還是要爭取一幫小弟能夠回頭是岸的。
做姿態就是做姿態,適當即可。
干出用力過猛的事情,就顯得太蠢了。
他們穿過魯國,來到了齊國的國境線邊上。
在此之前,葛存已經攜帶國書先行一步。
他將到“臨淄”面見齊君呂環,該走的程序走上一波。
這位陰氏家臣前一段時間可是衣錦還鄉了。
因為呂武的賜封,葛存搖身一變成為晉國的貴族,不知道惹得多少人羨慕。
一顆石子投進湖面起了一些漣漪。
不少覺得自己并不比葛存差的魯國人,他們的想法是“我上我也行”,收拾行李踏上前往“陰”地的路途,打算拜入陰氏獲取機會。
另外一些魯國人則是以向導的身份,開始為晉軍服務。
為什么不直接找人在魯國的呂武加入陰氏?
只因為呂武現在是出征狀態。
他們想加入陰氏,怎么都要等戰后。
齊國是先知道有大批晉軍抵達國界線,才又知道前來宣戰的葛存求見國君。
作為早一刻知道的齊人,他們一面向國都“臨淄”告急,另一邊派人去晉軍那邊詢問。
呂武當然不用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