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知道晉軍的行軍路線,沿途襲擾什么的壓根就不存在,故意破壞道路什么的也沒干。
這種做法在后世看來會很白癡。
關鍵在春秋中葉是絕對正常的。
那個叫“徐關”的地方并不是什么關卡,只是一個地名而已。
呂武過來后,約士魴和魏琦一起觀察齊軍是個什么布置。
雙方相距十里,南邊是剛剛抵達的晉軍,北邊則是早就扎營下來的齊軍。
能看到齊軍的營盤非常大,一眼看去幾近從大地的這頭延伸到盡頭。
他們并不全部駐扎在平坦地帶,周邊的丘陵或山頭也安排得妥妥當當。
“毫無章法可言。”士魴也不是嫌棄,只說事實。
呂武點了點頭。
齊軍的營盤也就一個地方看著像點樣子,其余的全部像是胡亂扎個堆。
唯一像樣的營盤,應該是齊國“三軍”的營地?
其余雜亂無章的營區,絕對是響應齊軍號召過來的黎庶。
那些所謂善于技擊之人,他們是自帶干糧前來參戰,家境好一些會有一座帳篷,要不只能就地取材搭建窩棚。
沒有任何的規劃和約束,窩棚可不就是這一窩那一窩了。
晉軍過來。
齊人必然想看看自己的對手是個什么成份。
他們遠遠地注視著,一邊與周邊的同伴進行交談。
結果,呂武、士魴和魏琦在護衛的保護下來到一處高坡,看到的就是齊軍營盤那邊的人頭涌動,聽著遠遠傳來的“嗡嗡”喧嘩聲。
“這時候要是騎軍直接突擊,絕對能上演馬踏聯營,直接將這支齊軍一波帶走。”呂武心想。
晉軍則是在齊人的圍觀中,一隊又一隊地匯集起來,組成越來越大的方陣。
然后,一個又一個方陣無聲地佇立著,士兵仿佛雕塑那般迎接陽光與微風。
一開始還有齊人嘲笑晉軍傻,長途行軍過來不馬上找個陰涼的地方休息,再喝喝水解乏什么的。
漸漸地,齊人感受到來自晉軍那股無聲的力量。
有句話叫: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
能打不用兇狠叫囂。
軍隊的紀律才是力量!
有晉軍列陣,防備齊軍可能的襲擊,也是展示自己的強大。
也有輔兵和戰兵協同著,有板有眼地開始扎營。
“齊人約有二十余萬。”士魴一點擔憂都欠奉,下一句話是:“今次,獲隸多也!”
沒打呢。
怎么就想著能俘虜多少人?
呂武比較好奇的是齊國怎么來保障二十多萬人的后勤。
而實際上,過來的齊人后勤保障自由自己負責,沒給國家增添負擔。
如果晉軍再拖個十天半個月才過來?
戰爭都不用打。
不知道多少戶齊人在接下來會破產。
“你我何人致意齊君?”
這就是春秋啊。
哪怕要開打了。
禮儀方面也不能缺哦!
而這時,齊軍營地開始有三三兩兩的人出營,直奔列陣的晉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