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說也不對。
若是某一方戰敗,平民依然會被波及。
所謂的戰爭跟平民無關,單純指平民沒資格踏上戰場。
各個諸侯國不是沒有發生過君主號召平民抵抗入侵者的例子。
關鍵問題在于,那些君主是對某個正在遭到入侵的城池進行號召,并不是面對全國進行號召。
齊君呂環這一次是對全國發出號召,響應號召的齊人難以進行統計。
腿腳利索的齊人早早地跟大軍會合。
各地會有齊人散亂地對晉軍發起主動攻擊。
所以,呂武說是先遭到齊人的攻擊,迫不得已才一路攻城拔寨地殺過來,并不是什么假話。
號召國人抵抗入侵者?
以后世看來是一件再正確不過的事情了。
現在是什么時候?
是春秋中葉。
是公元前572年啊!
在現如今的普世公理中,打仗是貴族和武士的事情。
黎庶老老實實承擔戰敗的后果就好了。
說。
要什么自行車!
齊君呂環被罵得滿臉無光。
偏偏他人還不夠徹頭徹尾的混賬,不敢挑戰至高階層認定的真理,全程閉嘴光挨罵了。
齊國的其余大臣和參戰貴族也是默不吭聲。
倒不是他們沒話講。
黎庶來都來了。
難道要趕回去?
憑啥啊!
才不是因為不用擔心后勤負擔。
往好的方向想,哪怕那些黎庶不中看也不中用,壯一壯聲勢也是極好的。
為人冷血一些的思考,一人挨晉軍一支箭,也能浪費晉軍很多箭矢的吧?
另外,那些過來的齊人,絕大多數并不屬于某個貴族的屬民或奴隸,是一個個貿易發達城池里面的游俠。
齊國貴族無法壓制齊君呂環喜歡培養游俠的興趣,琢磨著這批街頭好漢死前能為齊國起到貢獻的作用,好像也不錯嘛。
有為國捐軀的機會?
簡直是便宜那些家伙了!
魏琦全程沒什么好臉色,等葛存罵完了,行禮直接告辭。
他們回到營盤將過程一講。
士魴評價道:“冥頑不靈!”
呂武有些搞不明白齊國就沒明白人嗎?
他不得不追問一些細節。
在葛存的描述中。
齊君呂環是屬于認錯但絕對不改的人。
齊國執政崔杼全程黑著臉。
大多數的齊國貴族有點死的人越多越好的意思。
魏琦帶著很大的火氣,說道:“明日之戰,魏氏為先!”
呂武默不吭聲地點頭。
魏氏的戰斗力,還是比較令人放心的。
開完會的呂武再次來到一個高坡觀察齊軍。
他還沒有打過這么詭異的戰爭,哪怕是跟自號蠻夷的楚國打,什么都是有跡可循的。
齊國的表現比楚國難琢磨多了。
他可不想陰溝里翻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