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則是要等文藝復興時期才大體上停止,對血腥和殘忍的崇拜則是深入骨髓,改不掉的。
舞臺之上,死掉的齊人越來越多。
呂武發現士魴和魏琦的臉色越來越難看,有些不明所以。
死的是齊人。
關他們什么事。
難道是在憤怒死人無法再抓來當奴隸?
“齊君若亡,謚號當為靈!”魏琦滿臉的憤怒。
我了個去!
預言家啊!
而“靈”這個謚號算是最差的其中一個了。
哪怕謚號是“厲”都要比“靈”好上那么一丟丟。
謚號為“厲”多少還能側面證明帶著殺伐果斷的特質,就是腦子不太好使。
一旦君王死掉謚號為“靈”的評價只有一個:這個家伙一生就沒有做過什么正確的事情,活著就是專門為難自己,再給他人制造難堪的。
活成了笑話,講的就是謚號為“靈”的君王。
士魴有些咬牙切齒地說:“不當人子!”
他們有生氣和憤怒的理由,卻不是因為遭到了嘲笑。
晉國是一個非常刻板的國家,對生命的看法是,生要生的有意義,死要死得其所。
同時,晉國還是周天子的守護者,需要看顧“禮儀”規范。
現在死的是齊人,還是以一種非常荒謬的方式在死去。
這件事情要是讓史官來記載,齊國丟人丟到遺臭萬年,卻也側面提醒禮崩樂壞的時代已經在悄悄降臨。
呂武想了想,吩咐了隨行的趙武一句。
沒有多久。
晉軍的陣型中響起了一陣弓弦聲。
表演得正起勁的齊人聽到動靜,停下動作扭頭看過去,恰好看到一片“烏云”從晉軍陣型中升起。
箭矢升空再落下,撒歡的齊人成片地倒下。
齊君呂環的“哈哈”大笑聲中有著齊人悶哼、慘叫和呻吟的摻和。
他抬手指向晉軍,大聲說道:“晉人氣急矣!”
就說忍不了多久的。
看。
狗急跳墻了吧!
用數百上千的齊人死傷來證明晉軍被惹怒,太值得了吖!
更多的齊人在恨爹媽不給自己多生兩條腿,要有多狼狽就有多狼狽地進行奔逃。
呂武招呼士魴和魏琦回營。
走之前,他再看了齊軍的方向一眼,看到的是僥幸沒被射死的齊人跳腳破罵和嘲諷。
他心想:“齊人好像是需要進行警惕啊!”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以上那句話不應該用在這里。
問題是,陣前的齊人盡管看上去荒唐和愚蠢,卻有著振興國家該有的基礎。
這種國民要是落到了懂得利用的君主手里,絕對能夠振興起一個正在沉淪的國家,乃至于重新成為強國的。
看來,管仲給齊國留下的遺產不止是經濟發展路線?
出營的齊人退了回去。
進行伐木的晉軍輔兵也將木頭拉了回來。
接下來雙方進入到了消停期。
翌日。
晉軍這邊以魏琦為代表,葛存為副使,一塊過去面見了齊君呂環。
魏琦是去對齊君呂環致以問候。
葛存則是進行重申,告訴齊國君臣,晉國為什么會出兵來打齊國。
這一次葛存有了新的謾罵點,痛斥齊國讓平民被卷進戰爭,才導致齊國的南疆烽火處處。
現在的戰爭跟平民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