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里地呢。
有幾千米遠。
齊軍卻是不可能黑燈瞎火將營地搞定。
應該是有人發現,沒在意或沒上報。
要是換作在“兵者,詭道也”的時代,發現敵軍有所異動卻沒反應,不知道要死上多少回了。
關鍵現在的交戰不講陰謀,雙方一般不在意對方在搞什么玩意。
某一方可以有些小動作,什么夜襲、偷襲之類,再不要臉的統帥都干不出來。
那就是為什么在“鄢陵之戰”時,自號蠻夷的楚軍都逼近到晉軍眼皮子底下了,還留時間給晉軍用來出兵列陣,沒趁機殺進去的原因。
這叫啥?
亂搞可以。
底線要留!
這不。
呂武率軍在齊國的南疆搞無人區,等待齊國的使者過來,不是一樣“乖乖”地帶著軍隊過來跟齊國剛正面了嗎?
一樣是屬于小動作可以搞,大趨勢不能破壞的限制。
實際上,呂武現在才不樂意去“開創”一個新時代,玩什么“兵者,詭道也”的那一套。
這是建立在他是晉國一份子的前提之上。
晉國跟誰剛正面都不會慫,也不用慫。
現有規則對晉國是有利的。
呂武為什么偏要標新立異呢???
他在思考,齊軍會不會再干出將營盤向前挪的舉動。
是要趁齊軍壞規矩,逮住機會一舉將齊軍給打崩了。
還是以堂堂正正的姿態,剛正面狠狠地教訓齊軍。
“遣人正告齊君,兩軍布陣而戰。”呂武說道。
魏琦得到了想要的結果,霍地站起來行禮,邁步走出軍帳。
還是那句話,呂武覺得還是隨波逐流地適應時代比較好,不跟齊君玩太復雜的。
就直接正面剛啊。
誰慫誰孫子!
季節已經來到秋季。
漫山遍野的植物隨著季節的變換呈現一片秋黃之色。
在這個有山丘、有平原、有谷地的地方,大部分的樹林被砍伐得光禿禿。
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兩支軍隊過來總要搭建營寨,樹木可不就再一次遭了殃。
生火造飯一樣需要取材。
結果不但是樹木遭殃,甚至遍野的雜草也被進行收集,地表出現了光禿禿的一塊又一片。
晉軍率先出營布陣。
來自魏氏的兩個“師”在己方營寨前方三里的位置,擺出了一個一“徹”的陣型。
從魏琦的布置來看?
他壓根就不想跟齊軍多浪費時間,打算一開打就要全線壓上去。
陰氏出動了一個“師”。
范氏也出動一個“師”。
攏共四個晉軍“師”當著齊軍的面,慢慢變成了一個大體上看去為“冖”的陣型。
在晉軍布陣的同時,齊軍也有部隊在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