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孫行父可算是有理由來晉軍這邊探口風。
呂武沒有出面招待。
不是講面子。
更不是要給魯國難堪。
呂武是出征攻齊的主將,公務繁忙很正常的。
出面招待季孫行父的是魏琦,也算是“對口”了。
魏琦跟季孫行父交流時,能夠將呂武并不滿意齊國的態度透露出去,好歹是能給季孫行父壯壯膽。
喲呵!?
晉國攻齊主將呂武對齊國還是非常不滿?
俺們魯國可以幫忙教訓齊國的吖!
這樣一來,俺們魯國出兵攻齊,算不算是為呂武出氣?
魏琦對季孫行父的試探,來個笑而不語。
季孫行父將魏琦的笑臉視作一種鼓勵。
而魏琦心里其實挺糾結的。
晉國在接下來需要東方保持平衡。
等于說,光教訓齊國并不足夠,要的是區域性質的平衡。
呂武明顯覺得齊國受到的教訓不夠,想要繼續教訓下去。
還不知道會將齊國折騰成什么樣子?
順勢算計魯國一把,成為一種從國家層面的需要。
自以為看透一切的魯國有動作了。
他們量力而為地給駐扎在“長勺”的晉軍送溫暖,另一邊則是集結部隊嗷嗷叫地展開對齊國的入侵。
呂武很有耐心地進行等待,一邊好好看看齊國面對魯國的入侵,能做出什么樣的應對。
按照道理來說,齊國的三個正規軍無法加入保家衛國,魯國的入侵應該會很順利才是。
然而,戰局的走勢卻不是那么一回事。
魯國集結一個“軍”,也就是五百乘戰車以及一萬兩千五百戰兵,搭配約一萬八千輔兵,展開了對齊國的入侵。
他們是從本國的西北部發兵,攻打的是齊國的西部。
魯軍進軍之初很順利打下齊國的“陽彀”,沿著濼(luò)水行軍途中遭遇齊軍。
雙方擺開了陣勢,進行堂堂正正的交鋒。
過萬的魯軍卻是被不到八千的齊軍擊敗,魯國統兵主將叔孫僑如甚至被俘了!
魯軍戰敗的消息是過了半個月才傳到人在“長勺”的呂武這邊。
而呂武在之前還打算將魯國入侵齊國的消息透露給被俘的齊國貴族,再安排一部分齊軍得以逃脫回去保家衛國的。
誰特么能料到魯國還是打不過舉國惶惶不安的齊國!
“我尼瑪……”呂武腦海中出現《心花怒放》的一段劇情。
老子還沒掏槍吶!
不對。
是連歌都還沒有開始唱。
也不對。
是做好了一應的安排。
結果魯國就是上交這樣的答卷???
呂武滿心的無語。
任他千般算計。
哪想禮儀之邦不給力!
這特么,想去商業之都逛一圈,咋那么難?
不行!
俺還能再努力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