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長的環境就是那樣。
任誰生長在信譽不值一文的社會,時刻帶著警惕與懷疑,會成為一種習慣。
“齊降,如何處置?”呂武臉上的憂愁不是假的。
魏琦和士魴本來挺高興,發現呂武沒有因為齊軍投降而開心,相反明確表露出憂慮的一面,不明所以的同時,懷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疏漏。
“齊為強國,可征之兵遠超三‘軍’之眾。”呂武當然不能說自己就想去‘臨淄’爽一把。
士魴無比佩服地看著呂武,說道:“下軍將賢也!”
魏琦也反應了過來。
齊國是一個人口約有兩三百萬的國家,怎么會全部的兵力就三個軍團,還是周王室制度的“軍”。
這樣一來,殲滅齊國三個“軍”就不等于打殘齊國,甚至傷害有限。
至于說那些跑來戰場送人頭和勞力的齊國黎庶?
他們已經從齊國的一些貴族嘴巴里知道內涵。
齊國那邊有的是人巴不得那些游俠上戰場送死。
話說,晉國這是在幫齊國的治安穩定做貢獻咯?
晉國這一次教訓齊國,需要某種程度上削弱齊國。
在齊國南疆搞無人區,說是“南疆”,范圍其實也就涉及到齊國不足十分之一的疆土。
從根本上來判斷,絕對不算將齊國打擊得太狠。
作為出征的主將,呂武有權對出征的任何事情進行定義。
他說沒打疼齊國,哪怕是將齊國打得五勞七傷,還是沒完成既定的戰略目標。
“我欲使魯伐齊。”呂武看向了魏琦。
魯國的邦交是由魏氏負責。
呂武無法直接繞過魏氏去跟魯國進行溝通。
魏琦不明白呂武有什么考量,還是說道:“此事易也。”
士魴嘀咕了一句:“齊三軍皆沒,魯人求之不得。”
魯國和齊國是世仇嘛。
真讓魯國去跟齊國公平較量,魯國未必有那個膽子。
現在齊國的三個軍團跟覆滅差不多。
別懷疑魯國想不想落井下石,他們有憂慮的是晉國不允許而已。
所以,只要晉國有“卿”開口,魯國絕對會集結軍隊,再嗷嗷叫地殺進齊國。
呂武微笑說道:“不可使之落下話柄。”
這一下,又讓魏琦愣住。
沒錯啊。
他們需要魯國有所動作,不代表會從國家層面給魯國背書。
呂武現在就寫劇本。
可以是魯國殺進去,干太多不地道的事情,晉軍再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現。
也能是魯國殺進去遭到堅決的抵抗,再向晉軍求援。
考慮到魯國也干出違背晉國意愿的事情,也就是造成悖盟的事實。
到時候晉軍摟草打兔子連魯軍一起收拾,誰敢說晉國過份啊!
呂武不能將自己的打算說出來。
他怕的是嚇到魏琦和士魴。
會不會給兩人心里留下陰影很無所謂。
重要的是不能讓世人了解到他心很臟的事實。
在接下來,魏琦去操作讓魯國出兵攻齊,又從任何明面看來,是魯國發現齊國戰敗,要趁機欺負一把。
別懷疑作為禮儀之邦的魯國會不會那么干。
魏琦也沒多干什么,只是魏氏的家臣去活動,讓魯國貴族知道齊國三個軍團覆滅的事實,魯國立刻就蠢蠢欲動起來了。
然后,呂武率領晉軍,包括監督投降了的齊國貴族以及三個“軍”,抓捕到的齊國黎庶,聲勢浩大地進入魯國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