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方面呂武是下軍將,魏琦是新軍將。
等于說呂武的地位比魏琦高了。
到這個時候,不是呂武飄了,是繼續喊魏琦“大大”會造成很多困擾。
私下能喊喊,辦公事時就算了。
另外,夠格讓呂武去喊“大大”的只有一個,也就是骨頭能當棒槌用的趙朔。
像是魏琦、韓厥?
之前呂武喊他們“大大”算是一種攀緣附會和趨炎附勢。
實際上很不要臉的。
不過,當事人不反感。
呂武又發展起來了。
誰敢多嗶嗶?
魏琦沉默了一小會才說道:“我軍用兵至多兩月。”
臨近冬季之前,征討齊國的戰爭不管有沒有出現結果,他們都需要找個地方貓冬。
現在,齊國的三個軍團投降,處在晉軍的監督之下。
齊國的執政以及三軍主將,包括軍中的貴族,一樣被晉軍看管著。
硬要說同樣是俘虜卻有區別待遇,比如那一幫齊國貴族能每天吃吃喝喝,還有個好的臥榻之處;齊國的士兵卻只能風餐露宿和有一頓沒一頓,之類什么的?
那不關晉軍這邊的事情。
齊國那些將士的命運還沒有被裁決。
他們的一應生活物資還是需要自己來應對,吃好或壞取決于自家能運來多少物資和種類。
倒是被俘虜的齊國黎庶在吃喝上是由晉軍來安排。
造成這種區別的主要原因只有一個。
齊國的黎庶成為了晉國的財產,晉人肯定不能讓他們被餓死。
魏琦說道:“若齊國屈服,不宜再行用兵之舉。”
士魴之前也表達過相同的意思。
尤其是魯國一個軍團覆滅的消息傳來,表明齊國并沒有因為三個軍團退出戰斗失去抵抗能力。
呂武卻知道魏琦、士魴,甚至是其余貴族,有一個算一個生出了“小富而安”的心態。
他們席卷了齊國的南疆,有了非常豐厚的收獲,又迫使齊國執政崔杼帶著三個軍團投降,覺得戰爭打到這種程度就夠了。
呂武就不得不考慮,是不是再適合繼續打下去。
事實上,晉軍入侵齊國,前前后后損失的兵力沒超過一個“旅”,禍害了齊國的南疆,又逼降了齊國的三“軍”,不提收獲方面的多少,戰績方面無比輝煌。
差的只是齊國從國家層面承認戰敗,表示自己愿意繼續當晉國的小弟。
還有另外一個方面。
齊國對晉國悖盟。
魯國一樣對晉國悖盟了。
這種狀況之下,魯國的求援不合理也不合情。
一旦呂武得到魯國的求援就屁顛屁顛繼續進軍齊國,屬于晉國的霸主逼格就要下降,甚至會開一個壞頭。
這個“壞頭”就是,背叛晉國的成本會被無限降低,并且背叛之后還能讓晉國當自己的打手。
那么,到底誰才是老大?
會不會讓各國爭先恐后玩背叛晉國又再指使的事情?
呂武內心有無數的MMP要講!
他也算是看出魏琦壓根不想自己去見季孫行父,要不就不會講那么多,該是直接將季孫行父帶過來。
“崔杼何在?”呂武不是在問魏琦,是問自己的家臣葛存。
魏琦笑了笑,進入到賢者時間。
呂武需要試探一波崔杼,搞清楚齊國到底服不服軟,再商討齊國該付出什么樣的代價,來結束這一場戰爭。
去商業之都逛一圈的事?
如果崔杼代表齊國服軟,肯定是去不成了。
為了能去商業之都玩耍,呂武需要開動腦筋。
比如,提出一個看似很合情合理,齊國卻是打死不會接受的戰敗懲罰條件。
這樣一來,就不是晉軍接到魯國的求援繼續攻打齊國,是齊國沒半點逼數,迫使呂武率軍繼續攻打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