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也是呂武感到郁悶的地方。
魯國的邦交是由魏氏負責。
呂武對魯國有什么謀劃的地方,無法繞過魏氏去進行。
他不是沒有跟魏琦提過。
魏琦認定魯國輕視魏氏,需要好好地操作一波。
這么一搞,哪怕齊國對萊國開戰,魯國有什么也是魯國自己的事情,跟魏氏沒有關系,卻跟陰氏能扯得上關系。
不是在玩什么繞口令。
直白說就是,不管呂武要搞什么,能不能成只看天意了。
即便是國君想要干涉?
國君必須先從國家層面進行思量,再以個人的出發點思考,衡量出個仔仔細細,再來決定要不要插一手。
另一個能干涉的是元戎。
甚至可以說,元戎的干涉遠要比國君更有力度。
國君有名份,能無條件服從的武力卻是比較缺。
元戎則不一樣。
元戎一樣名份,背后還有足夠的武力作為依仗,有這么一種“雙持”為前提,說話的份量肯定更足。
呂武卻不打算干涉國君和元戎將做出什么安排。
說到底,呂武那么布置是從國家層面為出發點。
發生齊國將魯國摁在地上錘的事情,對晉國會出現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對陰氏則可能得到一批紅利。
畢竟,負責對齊國展開邦交的是陰氏。
齊國要是得到好處,敢不分陰氏一份?
呂武:哼哼!
如果國君真的聰明,以及元戎也能看顧國家利益,他們就應該對魏氏施壓。
呂武才不管國君在思考什么,說道:“君上,臣辭‘閽衛’一職。”
現在國君已經坐穩寶座了。
呂武重新擔任“閽衛”的這一段時間,其實也就出動兩個“旅”保衛宮城,本人則是有七八個月的時間出征在外。
他保留“閽衛”這個職位能夠跟國君顯得更親密一些,只是跟國君親密有利有弊。
說不定國君就等著“閽衛”的職位空缺,好安排其他人來接任呢。
果然,國君略略遲疑一下下,答應了呂武請辭“閽衛”一職。
他甚至像模像樣地詢問呂武,有沒有人選能接任“閽衛”。
關于這個?
呂武該多傻才真的去推薦繼任人選?
他滿臉疲憊地說道:“君上,臣請回‘陰’城。”
國君再次愕然。
能待在“新田”的話,誰還不樂意待在正治中心啊?
很多貴族也就是在“新田”沒個安身之所,要不真的太想待在“新田”找機會了。
國君想了想,問道:“陰卿何時歸來?”
除非是發生什么大事,要不呂武根本就不想來“新田”,更想宅在自己的封地。
呂武之前除了下軍將之外還兼任“閽衛”和“司徒”。
只是擔任“下軍將”沒有其它兼職的話,只負責出征事宜為前提,待在哪里的影響都不大。
輪到需要出征,喊一聲就是了。
身上還兼任“司徒”這個職位?
呂武肯定不能一直待在自己的封地,要不國家的徭役、納賦和公有耕地,就要陷入停擺狀態了。
國君笑呵呵地說:“陰卿明春歸來,可否?”
呂武想了想,點頭答應下來。
用一個冬天來整頓家族內務,時間方面應該是夠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