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到時候秦人滿世界喊叫呂武也跑去跟異族結盟,不獨秦人那么搞,晉國的逼格想不下降都難。
另外一點是,呂武發現晉人由衷地瞧不起白翟,懷疑一旦公布要跟白翟聯盟會打擊到參戰將士的士氣。
這么一件事情看著挺搞笑。
只是,為什么會令人打從心里產生驕傲感呢???
他們繼續行軍。
陰氏的三千騎士在沒有通知任何一方的前提下,一出現就沖向義渠人的營地。
這樣的局面嚇了秦國人一大跳,同時搞得義渠人憤慨又感到莫名其妙,獨有白翟一方知道晉國的陰氏參戰了。
三千陰氏騎士突入義渠人的營地一陣破壞與廝殺,摧毀了大概十分之一的營區,不做留念揚長而去。
秦軍這邊搞不清楚狀況,不耽誤他們抓住機會給義渠人來了一下狠的。
然后,他們發現白翟為了拉義渠人一把,少有的主動對秦軍發起攻勢。
“此為晉人戎騎?”吳剛是從三千騎士的穿戴進行猜測。
這位并不是月亮上砍桂樹的那名吳剛,是秦國西部一個大貴族的家主。
那個“戎騎”特指能騎馬作戰的騎兵。
后子針滿臉鐵青,肅聲說道:“為何晉人現身在此?”
他是秦君贏石的同袍弟弟,也是這一次秦國北征的最高指揮官。
為什么不以嬴作為前綴這種事情,算是秦國公族的一種特有文化。
吳剛想到了什么似得,說道:“派往西面哨騎少有歸回者,料義渠、白翟斷無截擊之能,恐為晉人所為。”
他們只是猜測有晉軍摻和建立,無法判斷到底是哪一家為主力。
這一次北征對秦國來說無比重要,事關秦國的國策側重。
他們想要的是掃清北面的威脅,將白翟算計進來,又對義渠下手,怎么也能補一補血,好能夠找到機會從晉國手里將失去的城池奪回來。
現在這么個年頭,獨有陰氏會有疆土的概念,其余包括晉國在內算的是城、邑、邦,沒有聚居點的土地并不算疆域的一部分。
那么也就能夠理解一種現象。
比如,衛國要去支援宋國,需要經過有人定居的地方才算沿途進入他國的疆域范圍,其余都是屬于自由通道。
而自由通道特指的就是無人區。
要是還沒明白,提一提曾經秦穆公要打鄭國,鄭國卻不與秦國接壤,秦軍一路東進經過晉國,不但晉國一無所知,連鄭國也需要等某個商賈偶然發現秦軍進行匯報才知道,怎么都該明白是個怎么回事了。
這里也能得出一個結論,地廣人稀是當代的常態。
后子針臉色改為迷惑,問道:“晉人為何而來?”
沒人能答得上來。
這里既不是秦國的土地,也不屬于晉國。
今年晉國宣戰秦國不成,難道要私下偷襲?
不講規矩這種事情難道不是秦人的“特權”嗎???
那樣會很不晉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