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在后面的齊人則是有亮出旗號,熟悉諸夏的軍制能明確分辨齊國來了兩個“軍”的兵力。
吳剛同樣懵逼,不明所以地說道:“齊盟我、楚,齊君方為于我友,因何會同晉人而來?”
不是有蜀地會盟嘛。
而蜀地會盟是秦國和楚國牽頭,楚國帶上一大隊小弟撐排面,秦國沒小弟能湊數,釣來了齊國、衛國、魯國和宋國。
消息已經傳開,齊君呂環明確表示不要晉國這個老大,爭取獨立自主,要連同秦國和楚國整出一個三強和諧共存的局面,誰不贊成就一塊揍誰。
倒是魯國、宋國和衛國在盟書上寫的是“弭兵”的性質,也就是雙方進入到和平時刻,不想要再交戰。
后子針和一眾秦國貴族之所以感到懵逼,主要原因就是齊君呂環在蜀地那么信誓旦旦,盟書還沒有捂熱,有成建制的齊軍跟晉人混到一塊,跑來要搗秦國的亂。
因為消息傳遞的速度不快,再加上秦國被封鎖在西邊,秦人……至少是秦國高層,暫時還不清楚齊國又被晉國摧殘的事情。
別說是秦國,還沒有回國的齊君呂環自己都不知道,正做著伙同秦國和楚國瓜分世界的美夢。
齊君呂環卻知道另外一些消息。
比如齊國再一次站起來,會師攻打萊國,沒打就迫使萊國投降,再進軍魯國狠狠地揍了一頓,對上莒國沒占到便宜。
為什么要打萊國,又怎么揍了魯國一頓的同時跟莒國對上,齊君呂環不知道的原因挺簡單,是齊國貴族有意打了時間差,搞“報喜不報憂”的那一套。
需要等齊君呂環回到國內,還得有心去進行了解,才能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的時間軸順序。
古時候山東那一片玩起“打時間差”很拿手,算是一種該區域各個諸侯國都會的傳統藝能,顯得老有聰明勁了,就是好幾次都把國家玩沒到莫得啦。
因為晉人那一邊沒打出旗號,秦人、義渠人根本不知道誰是統兵的主將。
而知道陰氏來了的白翟沒做多余的事情,他們選擇加固營寨再閉鎖,擺出了一副“小受”該有的應對方式。
白翟跟秦國結盟打晉國,反倒被晉國打得西竄逃亡,看到晉人立刻被嚇尿,太過于合情合理,不但秦人對白翟的應對沒發現異常,連帶義渠人都覺得白翟就該那樣做。
義渠人不明白的是,晉人為什么要打他們。
源于搞不明白,義渠這邊派出一支臨時使節團迎向了晉人,打算問個清楚明白。
秦國這邊看到義渠人的舉動才反應過來,同樣臨時湊出一支隊伍,打算找晉人好好嘮嘮嗑。
吳剛自告奮勇擔任主使。
他所在的家族在秦國的西疆,跟戎人打了幾十年,獨獨沒機會跟晉國打上一場,很想瞅瞅晉人到底有沒有三頭六臂。
晉人自然是只有兩條胳膊、兩條腿、一條小丁丁、一顆腦袋、一副身軀。
“這……”吳剛大吼:“住車!!!”
原因?
最先有所行動的義渠人,他們的隊伍在靠近晉人約百步距離時,晉人那邊升騰起一朵“烏云”很直接地讓義渠隊伍連人帶馬成了刺猬,順帶還在大地上種下了箭矢的莊稼。
注視著的三方人馬,也就是秦國、義渠和白翟,看到那一幕有各自的反應。
秦國是連驚帶疑,弄不清楚晉人什么時候連個嘮嗑的機會都不給。
義渠則是茫然加憤怒,琢磨著己方跟晉國無冤無仇,不該得到那樣的待遇。
白翟除了怕還是怕,再慶幸這一次自己是跟晉人一伙的。
“因何如此啊?”解朔看上去很是驚疑不定。
用得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