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義渠人抵抗給晉軍和秦軍消耗了時間,更多是因為距離足夠遠,才需要耗費一個時辰。
參戰的四萬義渠人并不是單獨來自一個部落,他們逃跑哪里還顧得上從什么地方出營,能是幾十個人騎馬,也能以部落為單位,散亂地出營想跑。
漫山遍野都是在逃義渠人,提前過去攔截的晉軍和秦軍,不可能拉成一條漫長的直線進行堵截。
真的將陣線拉得太長,會造成己方多大的損失先不談,該想的是能不能成功攔住。
所以,晉軍和秦軍的偏師指揮官肯定是先猜測義渠人要逃會選擇哪,再去選擇有利地形進行布置。
呂武暫時還沒有收到什么信息回饋,清楚這就是最好的消息。
他在等待后子針將給出什么答復,秦軍到底會不會撤離義渠人的營寨。
大概是半個時辰之后,張朔回來了。
他鐵青著一張臉,對呂武說道:“秦公子拒不見我。”
這個答案沒有出乎呂武的預料。
秦國一再對晉國不宣而戰,看不出有多么害怕晉國。
幾年前晉國剛從秦國身上咬了一塊肉,秦人不但覺得屈辱,必然也對晉國痛恨深絕。
后子針是秦國的公子,哪怕心里再怎么對晉國感到發怵,有心做出一些讓步,行動方面卻絕對不會那么干。
他一旦做出對晉國任何的妥協,回去恐怕要被萬眾秦人食其肉、飲其血、寢其皮啊。
營寨之內的晉軍和秦軍對峙仍在繼續。
外圍戰場負責堵截逃亡義渠人的晉軍和秦軍忙碌自己的事情。
兩個局部戰場各行其是,像是成為了兩個世界。
受到召喚的齊軍在晏嬰反對無效的情況下,一個“軍”由葛存接管指揮權,不再干伐木與搭建營地的活,速度不是那么快地逼近秦軍。
“安敢攻我?”后子針知道剛才有晉國貴族求見,就是不知道來干什么。
他只是單純覺得最好不要去見晉國的貴族而已。
齊軍沒有參與針對義渠或白翟的戰事,等待義渠人明顯退出參戰序列,他們反倒是上場了。
吳剛滿臉的蜜汁表情,不解地問道:“齊軍作何?”
四萬的秦軍,有兩萬去進攻義渠人的營寨,另外有一萬去堵截逃跑的義渠人,還有四千待在人走營空的白翟營寨邊上,只剩下三千左右待在本方營中。
為什么只是三千?因為戰爭會有傷亡的。
現在是個什么情況???
部分晉軍是在和部分秦軍對峙,卻顯得非常理智和冷靜。
倒是齊軍可算閃亮登場,用攻擊陣型在向秦軍營寨推進,是要冒大不韙嗎?
不怕被天下人恥笑和謾罵???
齊軍:俺特么是被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