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能打的軍隊失去膽氣又士氣盡泄,會詭異地從虎狼變成綿羊。
說白了,用“稻草原理”的解讀義渠人的選擇,立刻就能懂得義渠人經歷了什么樣的心理波動。
最為重要的是,義渠并不是國家,他們只是部落聯盟,不由一個首領單獨掌控話語權和指揮權。
很多人都能講得上話,順風順水的時候沒事,一旦遭遇逆風時刻會是個什么鬼樣子,用膝蓋骨都能想得出來。
“現在都是硬剛的交戰方式啊!”呂武用的不是問句,是一種肯定用詞。
陰氏向北和向西開拓,遭遇到不少的游牧部落。
這些游牧部落一開始就想逃竄也就罷了,沒逃不是選擇跟陰氏武裝打游擊,采用的是剛正面的戰法。
遭遇一次兩個還能是個例,每個游牧部落都是那樣的選擇,只說明游牧部落還沒有發現自己的“種族天賦”強項。
那可真的是將呂武給樂壞了,加強向北和向西開拓的決心和信心,并篤定只要持之以恒必然能夠清掃和吞并開拓期間遭遇到的游牧部落。
“報!!!我‘師’與秦軍于營寨對峙。”
有“傳令兵”回來稟告。
呂武明白這是己方部隊和秦軍打穿義渠人營寨發生“會師”了。
他只下達警戒的命令,沒有讓部隊撤出義渠人的營寨。
這種選擇并不是希望對峙演變成為交戰,純粹是戰利品還沒有收拾。
攻進敵軍營寨,不處理戰利品就走,怎么可能發生在晉軍身上的嘛!
再則說了,跟秦軍發生對峙選擇撤退,該讓進行對峙的晉軍士兵覺得羞愧,下達那樣的命令勢必失去士兵的愛戴。
呂武想了想召喚來張朔,吩咐道:“你往秦營而去,謁見秦公子后子針,言明秦軍撤離營寨之事。”
一國公子,肯定是用“謁見”這詞的咯。
旁邊的眾貴族一看陰氏大佬這么給力,一個個咧嘴就笑。
張朔臉色一變,以己度人地想道:“義渠人逃得那么匆忙,肯定沒來得及收拾細軟,該留下多少東西。秦人怎么可能一點好處不占就走呢?這事難度大了!”
有什么心里想法不重要,他不敢違抗呂武的命令,大聲應:“諾!”
呂武看向葛存,吩咐道:“你往齊軍而去,攜齊國一‘軍’逼近秦軍。”
葛存張了張嘴想說什么又將話咽回去,無聲行禮離開了。
他們好像忘了點什么?
比如,四萬義渠人有三萬以上出營向北方逃,白翟也開始逃跑,這么兩件事情。
呂武已經將攔截義渠的任務交給解朔,并且還增派一個陰氏的“師”前往支援。
現在講究的是誰接下任務就是誰事,一旦上位者下達任務再去進行直接干涉,代表的是接任務的人將事情辦砸了。
這一場戰事的交戰空間非常大!
僅是攻打義渠人營寨的區域戰場,秦軍從南面發起進攻,晉軍從東面發起攻勢,打了將近一個時辰才雙方碰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