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必須進行思考,是不是一個將呂武殺死在秦國北疆的機會呢?
若是能將呂武干掉,不但能消滅晉國的三個“師”,必將會引發晉國新一輪的內部動蕩。
畢竟,陰氏的成年男子也就呂武一人,他的子嗣歲數都還小。
晉國一直有卿位家族互相傾軋的傳統,一旦呂武死了,陰氏的孩童怎么會有能力保住基業,肯定要遭到其余家族的分食。
陰氏的倒下必然會使晉國亂上一段時間,甚至還有其余家族互相攻擊,進一步削弱晉國的國力。
這樣一來,秦國就能得到更多喘息的時間,說不定很快就能反攻晉國,奪回涇水和渭水周邊那些先前失去的城邑。
老少爺們啊!
喲嘿地行動起來!
家里能拿的動武器的都招呼集結,一塊北上弄死呂武啊!
秦國將能動彈的老少爺們集結再出征,是建國之后就有的老傳統了。
他們也就是慢慢變得像一個諸夏體系的國家才搞正規軍的那一套,要不習俗方面其實是游牧民族特性。
再過上個百八十年,秦國要是能繼續存在下去,會作為諸夏列國中第一個無視“士不教,不得征”規則,再次玩起全民皆兵的那一套。
結果是五十多萬秦軍被五萬“魏武卒”打得漫山遍野地逃竄。
不過話又說回來,“士不教,不得征”這一套在漢帝國崩潰之后,往下的王朝基本就沒再管了。
也就是說,自兩漢之后的封建王朝,征集兵源制度開始變得不怎么講究。(一般玩亦兵亦農,乃至于戰爭爆發再拉壯丁)
秦國集結了所能集結的兵力,秦君贏石任命劉軾作為統帥負責北上增援。
這個劉軾是誰?他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士雃。
沒錯,就是晉國八個卿位家族之一,老范家的那個士氏。
士雃跟士燮是同輩,是士會的次子。
士會曾經流亡到秦國,歸回晉國之前將次子士雃留在秦國,自此士雃別為劉氏家主。(漢高祖劉邦的二十一世祖)
比較神奇的是,士雃讓自己的兒子劉明回到晉國,士燮劃出一塊地給劉明,導致晉國也有一個老范家別出的劉氏。
留在秦國的士雃一再受到重用,秦桓公(嬴榮)時代一再擔任使者到處出使各國;到了秦君贏石這一代依然一再擔任使者,并且開始接觸軍務。
士雃得知增援后子針是要將呂武所部消滅,并不因此有什么特別想法,該賣力依然十足賣力,暗中通知呂武趕緊跑屬于不可能,倒是會派人去晉國通知老范家。
他當然知道呂武是誰,一旦呂武戰死在秦國北疆又會讓晉國發生什么事,進而又對國際局勢起到什么效應。
關鍵是,那些事情關他們這一支在秦國落地生根的劉氏何干?
若要硬說有關系,通知老范家準備接盤陰氏,會顯得更加符合當代的思想觀和價值觀。
秦國忙碌起來,一隊又一隊被集結起來的老少爺們前往都城“雍”進行整編,再分別開拔向北而去。
遠在秦國都城“雍”北邊兩百多里外的涇水北岸,秦軍安營扎寨并加固工事,追上來的晉軍也已經將營寨搭建起來,兩軍開始了“你看我,我看你”,偶爾再發生一些互相挑釁爆發的小摩擦。
呂武對后子針率軍南撤又停在涇水邊上,甚至開始與己方發生摩擦,哪怕無法完全猜透,多少也能品味出一些什么。
聰明人不止呂武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