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卻不是在矯情,話中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老智家的“勢力范圍”在南方,別想著來西邊搞事。
至于說秦國衰弱這么件事情,陰氏要的就是這樣的結果,甚至還要做得更過分。
誰讓后子針作為秦國公子刺殺?搞得呂武繼續入侵秦國的理由都是現成的。
他們距離“吳陽”足夠近,派出去的偵騎回來稟告,說是“吳陽”已經正在布置防御。
晉軍南下一再碰上秦人的大股小股隊伍,不可能將所有秦人殺死或俘獲,有逃跑的秦人向“吳陽”示警很正常。
看來“吳陽”的秦國貴族相信了示警,得到消息立刻準備防御,也能看出“吳陽”的秦國貴族猜測到北邊發生了什么事,以至于這么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呂武親自觀察“吳陽”的情況,發現是一座長四里寬三里的城池,城墻高度約有六米左右,暫時無法從城墻守兵準確判斷整座城池有多少防御部隊。
不過,像“吳陽”這種占地面積的城池,守軍再怎么多也不可能有個數萬的規模,有個萬兒八千就算頂天了。
到來的晉軍最先禍害的是周邊的樹林,再來則會一再挖坑準備埋鍋造飯。
正當“吳陽”的秦人以為晉軍不會有其它舉動時,有一支約八千人的晉軍列陣逼向“吳陽”東面城墻。
智朔看著已經在射箭的陰氏弓弩手,說道:“陰氏每到一處,必將例行放箭,試探敵情威懾四方。”
他覺得韓氏在晉國的地位必定一再下降,要是韓厥不趕緊想辦法,韓氏就要變成一個淪落于平凡的家族了。
中行偃卻問道:“我聞你極力討要馬匹?”
智朔并不隱瞞,說道:“我觀陰氏戎騎迅也、速也、猛也,心生把玩之念。”
中行偃說道:“陰氏效仿韓氏,已勝于韓氏。”
智朔眨了眨眼睛,默不吭聲地點了點頭。
這幾句對話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智朔對發展騎兵部隊有了興趣,找呂武極力要求劃分戰利品時給智氏多一些馬匹。
中行偃在蠱惑智朔,暗示不用有太多的顧慮。
哪怕智朔清楚現在的規則,既是哪一家發展了什么,另外的家族不想找麻煩,別去照著模樣搞高仿。
有中行偃提醒智朔,說陰氏已經挑戰韓氏的遠程“專利”。
智朔受到暗示心里的顧慮必然降到最低,甚至會泛起一個念頭,想道:“陰氏能那么做,我為什么不行?”
然而,認真論起來卻不是那么一回事。
陰氏搞出的弩是韓氏所沒有的,不算是什么侵權,相反是進行了超越。
現在社會沒有某種科技不能去超越這個規則,只是不能完全模仿的潛規則而已。
當然了,事情是那么件事情,誰的餅被動了又怎么可能甘心?矛盾必然產生。
韓氏不能拿“侵權”來說事,想針對陰氏可以找其它理由。
中行偃發現智朔完全心動,別來臉將嘴角勾了起來,想道:“鬧吧,你們不鬧,我哪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