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這一片區域消滅的秦軍少說有個五六萬,秦國又有幾個五六萬的人馬能損失得起?
說是消滅五六萬,殺死的秦人應該只占了一萬出頭,剩下的都是被生俘。
軍中有五萬以上的秦人戰俘,不得不進行妥善的處理,呂武抽出一個陰氏“師”和兩個齊國“軍”的兵力,將戰俘以及其它戰利品進行押解,一樣會是先安置在某些分于各處的陰氏據點。
加上戰時產生的傷亡,一搞之下呂武手頭暫時能用的兵力只剩下一個“師”又四個“旅”,以及兩千左右的騎兵。
這一次出戰,陰氏來了三千騎兵,一再使用下來傷亡了接近七百。
傷和亡需要拆開。
像是某些戰爭,出兵的數量是一萬,傷亡的統計卻超過一萬,里面其實大多數是有士兵反復受傷,不是誰死了復活又再死。
呂武不帶上齊國的兩個“軍”才是理智的選擇。
齊軍畢竟是齊國的軍隊,帶著去打楚國,或帶到無人區交戰,于情于理沒有什么問題,帶著入侵秦國則是有些說不過去。
這個就像是呂武可以命令齊軍逼近秦軍,卻不能真的發動進攻的道理一樣。
另外,他們這一次俘獲的戰俘有點多,并且還是明顯不認輸的秦人,需要最大程度地防一手。
看管俘虜這種事情少不了一些暴力手段進行威懾,甚至需要一再地殺雞儆猴,說白了是少不了增加仇恨值。
所以,齊軍改為去看管秦人戰俘會很合適。
呂武說道:“俘獲口眾多也!為所需計,各家或可增兵?”
沒人有什么意見,甚至一個個喜笑顏開。
出的兵力越多不代表能分更多的戰利品,出兵少則是很難有立功的機會,導致戰利品不會太多,道理都懂的。
一眾貴族在會議結束后,派人趕緊回國去調遣兵力,本人則是收拾完東西跟隨大軍開拔。
呂武手中的兵力以陰氏為主,其余散裝的各家大多是在魏琦那邊效力。
他們這邊先解決義渠主力以及秦軍主力,魏琦則是掃蕩完義渠各部落再接著得到追擊逃散秦軍,以及西邊那一支秦軍的任務。
同時,呂武從魏琦那邊抽調了智氏和范氏的部隊,命令這兩個“師”用最快的速度追趕上來。
他們向南行軍了七天,老智家和老范家的部隊趕上來會合,大軍拐了個彎往秦國一個叫“吳陽”的地方而去。
南下期間,他們一再遭遇到北上的秦人。
這些秦人數量少的是十來個成一支小隊伍,數量多則有個一兩千人。
呂武讓陰氏騎兵打頭,遭遇到小股秦人直接吃掉,吃不下就先纏住再召喚友軍過去殲滅,斷斷續續又解決了不下一萬的秦人。
“秦君昏聵至此,安敢戰時分批而上?”智朔不知道秦國的人口到底多少,只知道秦國前前后后沒了將近七八萬了。
哪怕是晉國有將近五百萬的人口,一下子損失七八萬都要綠了臉,作為一流強國序列的秦國沒了七八萬人口,其中還有三四萬正規軍,怎么都要傷筋動骨了吧?
呂武發現智朔有些矯情,笑著說:“秦國興亡,與我等何干?”
怎么能沒關系,秦人都落到了他們的“口袋”成為財產,說這話的呂武才是真正矯情的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