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與魏琦對視了一眼。
站在呂武的角度,不以他為出征的統帥,話語權就是沒有拿到手,本人也就沒有隨行出征的必要。
這樣一來,分食莒國最好是沒有發生,一旦發生就是損害陰氏的利益。
所以,呂武這一次會委派宋彬率軍隨同南下,再帶上三子呂歡當招牌。
呂武將這個決定一說,腦子沒問題的人立刻明白怎么回事。
結果是,智罃立刻問道:“下軍將如何不南下?”
呂武笑著說道:“元戎可遣子而往。歡為中軍佐外孫,武自思量需得中軍佐教導?”
其余幾個卿在用眼神交流。
他們知道這是陰氏對智罃貪婪做出的反擊。
呂武看了韓厥一眼,視線再一次轉到智罃身上,繼續說道:“武以為楚國強勢,得知我軍南下必遣軍來戰,攻莒之事難矣。”
所以,去你媽的吧!
要來搶本該歸屬陰氏的利益,干的那么明顯,還想陰氏親自操刀去切了分,想什么呢!
國君接下了這話題,開口問道:“如楚軍北上,中軍佐以為可戰否?”
韓厥選擇實話實說,答道:“各軍兵甲不全,攻鄭或可,戰楚則難勝。故,攻鄭不可久時,楚軍北上則需選址與之對峙。”
那些話一聽就是一個挺清醒的人,知道面對什么樣的局面做出什么選擇。
只是,韓厥某種程度上拆了智罃的臺。
對此,士匄和士魴沒開口講點什么,甚至一再點頭表達了對韓厥觀點的支持。
隨后,魏琦表示自己也不南下,會讓魏相統兵跟隨出征。
現在的情況是,不但陰氏不能忍,所有卿位家族看到智罃過份到這程度,發生了一致的抵制。
察覺遭到聯合抵制的智罃臉色很不好看,只是很理智地沒有當場發怒。
身為元戎安排任務,歷史上不是沒有被當場駁回的例子,只是真沒發生所有卿位家族一塊懟的先例,智罃也算是開了晉國的先河。
按照智罃的部署,所有卿位家族都至少要出動一個“師”,再拉上其余中小貴族組成另外一個“師”,等于四個軍團其實就各自兩個“師”來組成南下的兵力。
所以,名義上是四個軍團一起出動,實際上的總兵力也就一個“軍”又三個“師”的規模。
這些兵力不但要試探楚國,還要完成對鄭國和宋國的震懾,再滿足吳國的求援,最終去肢解莒國。
誰能用這些兵力干那么多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智罃真的太貪婪!
如果這一次其余卿位家族坐視智罃吞占陰氏的利益,下一次會不會輪到他們?
以至于連作為盟友的范氏和韓氏都不配合智罃,導致這一次會議剛拋出一個議題就遭到非議。
呂武也在這一次正式反擊智氏,表明不想任意被拿捏。
坐在首位的國君想道:“或許可以操作一番,達到換一位新元戎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