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呂武認定是國內的某個誰干的,晉國必定是要掀起一場大風波。
國君也就能判斷呂武到底是想干些什么,好早早地進行準備和布局。
呂武說道:“臣生俘刺客多人,愿交予君上處置。”
這句話讓國君愣住。
同時,韓厥和趙武也愣在了當場。
什么意思啊?
搞了這么一出,主動權卻要交出去???
包括國君在內,他們需要好好地想一想呂武為什么要這么干,又是帶著什么樣的目的。
現場安靜了一會。
國君打破沉默,說道:“必是秦國所為!”
韓厥眉頭動作不大地挑了挑。
趙武則是臉色再次一變。
呂武笑了,說道:“君上所言甚是,刺客便是秦人。”
沒證據?
要搞事為前提,需要什么證據,是就是,不是也是。
然后,呂武懂了國君的心思。
國君很明顯不想晉國發生新的動蕩,不給呂武任何在國內搞事的機會,果決地拿秦人來擋槍。
他做出這個決定之后,某種程度上虧欠了陰氏,以后必須還上。
同時,韓氏也欠了陰氏一次,要不刺客的強弓追究起來,無論有沒有韓氏參與,陰氏能動動嘴,韓氏則是怎么都說不清。
那可是勾結國外勢力想謀害一位“卿”啊!
在元戎可能發生變動的當下,韓氏跟刺殺呂武的事情扯上關系,其余幾家敢讓韓厥上位嗎?
所以,國君是鐵了心要讓韓厥上位,不惜表現一次乾坤獨斷。
他需要付出的是陰氏接下來怎么搞秦國,等于是得到他這位國君的認可。
陰氏想怎么折騰秦國,盡管去。
秦國要反擊陰氏,國君需要對秦國發動國戰。
另外,韓氏不能出來攪局,甚至要替陰氏擋住其余幾家。
呂武發現國君和韓厥怔怔地看著自己,回以一個人畜無害的笑容。
事實上,秦國再次進行刺殺,不是腦子不清醒,相反他們清醒得很,知道陰氏再怎么都不會放棄針對秦國,來個索性的一不做二不休。
這一點有額外的論證。
秦國公子后子針和那么多貴族被陰氏俘虜,秦國卻是沒有過來進行交涉。這是一件極度不符合常理的事情。
呂武正是因為明白上述那點,又察覺到近期不斷有人窺探陰氏府宅,布局開始“釣魚”。
他事先也不知道到底會“釣”出點什么,結果卻是極度美好的!
“搞秦國才是陰氏應該干的主業。有了國君和韓厥擋著,其余暫時沒陰氏什么事。可以專心找秦國快樂玩耍了啊!”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