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說道:“我家與魏氏先攻‘大荔之戎’,分而食之再行進擊秦國。”
這一次陰氏和魏氏并沒有主動對晉國各家進行邀請。
如果其他家族想要再次參與西征,算是他們主動請求,有什么鍋都不能算在陰氏或魏氏的腦袋上。
上述一點很像是脫了褲子放屁,卻是顯得非常重要!
宋彬又問道:“何時出兵?”
回答的人變成葛存,說道:“約為秋收之后。”
秋收再用兵能減少自家的很多顧慮,免得將士心里掛念自家的收成,再來就是等敵人秋收完成過去能美美地搶上一把。
對于陰氏來說,秋季用兵的好處之一是戰馬的膘已經養起來,能夠經得起更多的折騰。
另外一點因素,楚國既然已經出兵北上,晉國必然需要再征召軍隊南下增援。
陰氏和魏氏需要的是等待國君提出每家需要再出多少兵力納賦,先完成對國家的出兵義務,再干私活才能令人無從指摘。
很矛盾是吧?然而事實就是這么一個回事。說明做什么事情的先后順序無比重要,沒有貴族會一點不顧忌自家的名聲。
“君上到了何處?”呂武問道。
國君要來是一個月前就已經通知了的事情。
呂武還知道國君已經先后去了智氏、范氏、韓氏、中行氏、魏氏和解氏,找完了卿位家族又召幾乎所有中等貴族的家主。
國君找那些家族聊了之后,各家并沒有出現什么動作,很難令人猜測到底都聊了一些什么。
有一點倒是能夠看得出來,也就是國君又進入了活躍期。
國君在六天后抵達“陰”地。
呂武出十里進行了迎接,看到國君的同時也看到了趙武。
擔任“閽衛”的趙武保護國君出行,算是職責范圍內的事情,沒什么好覺得意外。
“陰卿欲筑城?”國君邀請呂武跟自己同車,遭到拒絕問了那么一句。
呂武先觀察國君的臉色,無法看出一點什么,說道:“‘楊’地廣也,荒廢豈不可惜。”
國君點了點頭,說道:“楚復增兵三萬,有克復‘虎牢’奪土歸鄭之意。”
那就是楚國一共出兵八萬增援鄭國,使得鄭國生出克服國土的信心,要跟晉國玩一場大的咯?
國君這是什么意思?
晉國的戰將都死絕了是吧!?
怎么每一次國戰都要呂武出征???
他到底是應該感到驕傲,還是應該覺得郁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