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攻伊洛之戎!”士匄在某次例行會議上來了這么一句開場白。
這個“伊洛之戎”是個什么玩意?他們一度很牛逼,逮著衛國和曹國可勁欺負的同時,趁著周王室內訌還攻入“王畿”占領了王城。
魏琦臉色立刻變了。
伊洛之戎牛逼是曾經的事情,他們迫使周襄王逃亡鄭國,又向秦、晉求救,晉惠公出兵將伊洛戎逐出王城之后,很快衰弱了下去。
說是衰弱也就是被晉國揍了一頓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而已,硬實力上其實還是比較可以,不會比衛國、曹國差到哪去。
最為主要的是伊洛之戎就在魏氏的南邊,地理位置算是“河南之地”。
魏琦不得不思考范氏到底是個什么意思,不逮著鄭國可勁的揍,跑來魏氏南邊擴張有什么意圖。
同樣感到緊張的還有中行偃。
荀氏在那邊也有封地,另外還有韓氏一家以及一些中小貴族。
明明范氏在“河南之地”邊上沒封地,怎么想的才要去橫插一杠?
士匄說道:“范氏、智氏、趙氏齊出,攻伊洛之戎為側翼脅迫鄭國。”
這可就是特么瞎說了。
伊洛之戎跟鄭國不比鄰,中間隔著陸渾戎和戎蠻兩個部落聯合體。
因為沒有進行過了解,呂武其實不知道伊洛之戎是個什么玩意。
他一陣停下來才有點明白,原來伊洛之戎是個半游牧半農耕的部落聯合體。
這樣一來也就能猜出士匄到底是個什么意思了。
什么從側翼威脅鄭國是假的,范氏看上了伊洛之戎的牧畜資源,伊洛之戎也有自己的農耕區。
范氏和智氏看到了陰氏和魏氏西擴得到的紅利,想要復制那種成功,打諸夏體系國家的影響會很大,打伊洛之戎這種部落聯合體,面子里子和利益都有。
魏琦不能默不吭聲,問道:“以何名義?”
雖然說打異族不需要出師有名,問題也不能是毫無根由,是吧?
魏琦想表達的卻比較復雜,大體上無外乎是伊洛之戎明明在魏氏旁邊,怎么輪到范氏帶頭動手。
士匄幽幽地說道:“報襄王之仇。”
呃!?
那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怎么都有個七八十年啦!
這個借口找得有些隨意啊。
想是那么想的。
話卻不能直白說出來,要不就是扯破周王室的臉皮。
魏琦點了點頭,說道:“如此,魏氏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