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匄很直接地答應下來。
這一下卻搞得其余的“卿”怎么都覺得不對勁。
說好了劃分戰區,那幾家管哪一邊,還能搞臨時搭伙,劃分戰區又是為哪般。
只不過,伊洛之戎真的就在魏氏核心封地邊上,他們總不能阻止魏氏有所行動吧?
真的要阻止,以后誰來自家邊上搞事,要眼睜睜地看著嗎!?
事先猜到會有摩擦的呂武沒想到會來那么快,心想:“士匄到底在搞什么。這樣做對他有什么好處?”
全程保持安靜的趙武誰說話就看向誰,眼睛里滿滿都是羨慕。
一樣都是“卿”,有的人能揮斥方遒,更能不加掩飾地爭奪利益;有的人只能安安靜靜,好好地當個背景墻。
趙武盡力隱藏羨慕,心想:“我什么時候也能這樣啊?”
這個對趙武來說有點任重道遠。
同樣沒多少存在感的還有智朔,只是他會時不時地咳嗽上一兩聲。
現在的六個卿位家族中,毫無疑問是趙氏最弱,還是那種從掌有地盤、兵力和軟硬實力都弱的那種;看上去最為強大的是士匄管理的范氏,不過智朔接手智氏真不弱小,乃至于中行偃管理的中行氏和荀氏也非常強大,還有一個誰都不能忽視的陰氏。
晉國一些閑得沒事干的貴族就進行排名,他們認為最強的是范氏,最弱的是趙氏,中行氏和荀氏的聯合排名第二,再來是智氏、陰氏、魏氏。
這樣的排名只是他們那么覺得,實際上是個什么情況很難說得清楚。
再來,很多東西真不是那么好進行計算,觀察一個家族的強大要從各方各面來權衡。
就像智氏的封地很多很大很好,人口也不少,只是名聲在智罃的操作下被敗壞得差不多了。
中行偃同時管理中行氏和荀氏,他真的能夠調動兩家的各方各面嗎?
看似排在倒數第二的魏氏,嫡系家族人員團結,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家族軍隊的戰斗力強悍。
那些將陰氏排在倒數第三的人,他們考慮到的是陰氏崛起時間太短,猜測內部歸屬感不強,陰氏族人太少。
而陰氏究竟是個什么情況,作為家主的呂武也只是能做到大體上看得清,哪里輪到外人來品頭論足。
趙氏墊底也只是趙氏,他們要是將國君和韓氏對趙武的支持算上,再加上陰氏這個不那么確定的家族,軟實力上趙氏其實一點都不弱。
所以,任何的排名都是存在太多的變數,只是提供參考罷了。
士匄的提議像是打開了閘口,很快各家表達了自家的訴求。
比如,中行偃說要干鮮虞,可能會連仇由、肥國一塊干。而他在事先根本沒跟呂武商量,搞了一次突然襲擊;智朔則是重提消滅甘國的事情,并且表示衛國著實有點不聽話,需要教訓衛國一頓。
今年陰氏和魏氏會繼續出兵進攻秦國。
這個算是陰氏的既定策略,一再打擊秦國不使之喘過氣來,只是魏氏不再像以前那般熱情。
所以,魏氏今年只愿意出動一個“師”的兵力西征。
呂武對削弱和打擊秦國的熱情永遠不變,將會出動至少兩個“師”的兵力。